陈志达
北京: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878-9 2007年3月
P2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三叠层”文化(殷、龙山、仰韶)就是在殷墟境内的高楼庄后冈发现的
P11
1928年8月,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董作宾前往安阳考察、调查,了解甲骨出土的情况……主要有小屯村、高楼庄后冈和侯家庄北地单个大遗址。按发掘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8年10月—1934年5月),第一至第九次的发掘……大龟七版
第二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2月),第十至第十二次发掘
第三阶段(1936年3月—1937年6月),第十三至第十五次发掘
P35
大司空村遗址的四期基本上代表了殷墟文化的发展序列。我们习惯上通称一、二期为殷墟早期,二、三期为殷墟晚期
P50
将殷墟文化划分为四期六段:
殷墟文化第一期:早段相当于盘庚迁殷至小辛、小乙时代;晚段相当于武丁早期
殷墟文化第二期:早段的上限可到武丁晚期;晚段尚未发现确切证实其年代的文字资料,推断大致相当于祖庚、祖甲的时代;
殷墟文化第三期:相当于禀辛——文丁时代;
殷墟文化第四期:相当于帝乙、帝辛时代……至于这一阶段是否延续到西周,尚无文字资料和证实
P53
就目前的认识,殷墟的范围东起安阳市西北的郭家湾迤东地带(洹上村),向西经高楼庄、薛家庄、王裕口、霍家小庄、百家坟、梅园庄、孝民屯、北辛庄等村,东西长约6公里。南边由苗圃北地经花园庄、小屯村,由小屯村向西北到四盘磨洹河至武官村、侯家庄一带;另一线由小屯村东北地跨过洹河经大司空村、小司空村至三家庄一带。南北长约4公里以上。近些年来在苗圃北地以南约1公里处的刘家庄、戚家庄以及徐家桥、东八里庄等村都发现了殷代墓葬(有的兼有居址)。由此测知,殷墟的范围大约在30平方公里左右
P61
洹水北岸的侯家庄、武官村村北一带是殷代的王陵区,地势高而开阔……这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王陵区
P63
洹河北岸的三家庄、花园庄以及董王度、韩王度一带,在盘庚迁殷后至小乙时期,一直是殷人的重要活动地区。至迟从武丁时代起,殷王朝的活动中心便由洹北转移到了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一带
P81
儿童人牲的地位似高于成年男性人牲
P89
(小屯西地居址)推测这里可能是一个村落,而居住于此的人,无论贫富,死后都就地埋葬。有些儿童则被埋在房子内
P92
(大司空村遗址)推测此处可能是平民的居住村落。这里的殷代成人墓多分布在居址的近旁,一些墓还与同一时期的灰坑并存,说明人死后是就居址近旁埋葬的
P100
骨器是殷人日常使用较多的用具之一,由于制作技术比较简单,民间多自制自用
P149
殷墟是发现商代车马坑最早和最多的地方
P172
(妇好墓)证实三元合金铜器最迟在武丁时代已出现
P250
殷人嗜酒成风,墓内普遍以铜、陶质的酒器随葬,说明当时的粮食是比较充裕的
P251
当时的农业劳动者有“众人”和“邑人”两种身份的人
P254
陶器是殷人生活中最普遍使用的器物。按质地可分泥质和高岭土质两大类。前者多为日常用器和随葬的明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