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日星期一
遗产旅游
(英)戴伦•J•蒂莫西 斯蒂芬•W•博伊德
程尽能 主译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637-14444-5 2007年2月
P1
世界旅游组织将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定义为“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
P2
历史记录并不完整,并非所有的遗产都会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只是有选择地保存历史遗产。
集体认同感 collective identity
P3
不可移动物质遗产
可移动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
自然遗产natural heritage
现存文化遗产living cultural heritage
文物古迹遗产built heritage
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
个人一查personal heritage
黑色遗产dark heritage
P5
知识遗产 intellectual inheritances
文化认同 cultural identities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遗产旅游
民族风气旅游 ethnic tourism
艺术旅游 arts tourism
特色旅游 special interest travel
P6
遗产旅游是一种基于旅游者动机与认知而不是基于旅游景区景点具体特性的现象
P8
资源本身并不是资源,它们只是成为了资源
遗产是一种通过了一系列筛选的产品。首先,只有被视为或认可为遗产的东西才能够从现象环境进入行为环境。其次,只有被确定为具有价值的商品的遗产才能够成为向游客宣传和“销售”的遗产
P11
大旅行 the Grand Tour
冒险探索型 allocentric
保守稳妥型 psychcentric
P19
旅游供给的三个要素:景点,一个地区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把旅游者与景点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
P20
遗产经典类型:博物馆、战争或国防遗产、宗教遗产及朝圣、文化、节日与特殊活动、工业遗产、考古遗址与古迹、文学遗产
P26
各国政府和遗产保护官员通常采用的6种展示战争遗产的方式:民族主义方式,“浪漫侠义”方式,文化分离注意或本地爱国主义方式,社会主义方式,技术与美学方式,和平与国际理解方式
P50
遗产之路 heritage trails
P58
区域性文物保护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相互协调的框架,使位于其中的单一受保护的建筑都具有意义。它可以创造一种城市模式无法忽视的地理特色,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保护单一古建筑无法达到的效果
P63
就遗产旅游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审视需求:现实需求或使用需求(used demand)选择性需求,存在需求(existence demand),传承需求(bequest demand)
P64
被动型遗产旅游者
主动型遗憾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所谓的特色旅游
P65
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营销人员通常都是根据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以及消费心理特征等来为其产品和服务划分市场
P70
遗产旅游者受到两种比较宽泛的动机所驱动:获取知识以及其他与个人相关的益处
P88
当代人是遗产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或传播者,因为当代人创造了他们所需要的遗产并出于一系列当代的目的管理着这些遗产
P137
遗产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首先,可持续参观游览的规模必须与遗产景点相适应,并且不应对遗产景点的价值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其次,参观游览必须是在战略规划框架之内,而该战略规划框架应该明确遗产管理与遗址参观游览的价值、各类目标及需要采取的适当措施。最后,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本地社区参与遗产管理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公有及非盈利性质的所有权部门旨在保护遗产和提供教育机会,而私有性质的所有权部门的首要动机通常是获取利润和提供娱乐机会
P145
遗产需求从总体上讲不具有价格弹性
P177
思考型游客 mindful visitor
就遗产而言,当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处于思考状态,那么他对周围的环境会变得更加敏感,更积极地去吸收历史信息,能够更好地亲自处理各种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惜历史
P180
可持续性主要的原则包括确保真实性、解说、可进入性以及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 equity)和代内公平(intra-generation equity)
P186
就遗产旅游而言,社区成员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们所拥有的优势也就越大
P187
战略营销规划包含三大要素或问题:第一,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第二,我们希望在将来达到怎样的目标?第三,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P199
解说的作用是“要让游客更加了解他们所游览的地方,传授知识以便提高游客的理解力,以及提高游客兴趣以增强其愉悦感乃至强化其责任感”
P200
游客的思考型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解说的特性及其演示所决定的
P206
解说可以在五个方面做出贡献,既游客管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本地居民参与以及态度与价值
P207
费曼•蒂尔顿是解说方面的先驱之一,他提出的解说六项基本原则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全球众多解说策划与解说工作开发的指导原则。
1. 解说应该把所展示或描述的东西与游客某些个性与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2. 解说并不是真实信息本身,而是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展示
3. 解说是一门融合了众多艺术的艺术,涉及历史、建筑或者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优秀员工与良好的交流技巧显得格外重要
4. 解说的主要目的不是传道授业而是循循善诱
5. 解说工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些简单成分的拼合
6. 解说方式必须因人而异
P209
解说策划过程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指导原则:适应性原则(livability),效率原则(efficiency),舒适原则(amenity),灵活性与选择性原则(flexibility and choice),最低破坏原则(minimum harm),最优资源利用原则(optimum use of resources)
P216
涉及跨文化因素的解说工作应该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1. 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尊严以及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不同于他人的信仰和价值标准
2. 必须以积极友好的态度对待来自不同文化的旅游者
3. 应该愉快地把文化差异当作对自己生活的丰富与领悟,而不应该鄙视其他文化
P222
解说的好坏通常不在于解说所涉及知识点的多寡,而在于解说的内容是否能使游客全部理解
P235
真实性的四重含义。第一重是所谓的“真实的再现”;第二重含义是,遗产景点不仅做到了环境条件上的逼真,而且历史再现准确、彻底、完美无缺地反映了历史原貌,其准确性可以得到历史学家的证实;第三重含义是绝对原版、毫无假冒;第四重含义是指得到了官方或法律认可
P253
集体遗忘(societal amnesia)
去遗产化(disinheritance)
P261
共存遗产(parallel heritage)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