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e Believe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美)埃里克•霍弗 Eric Hoffer
(译)梁永安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33-7462-5 2011年6月
P003
信仰的力量不表现在能支使人移山,而在于能让人看不到有山要移
P020
“忠实信徒”(true believer),是指具有狂热信仰、准备好随时为一件神圣伟业牺牲的人……所有群众运动的初期追随者都以失意者(the frustrated)居多,以及失意者一般都是自愿参加群众运动的事实……
P033
一个人是不是欢迎改变,更重要的不在于是否掌握权力,而在于是否对未来有信仰
P034
他们必须知道怎样在人们心中燃起一个极不切实际的希望
P038
一个群众运动会吸引到一群追随者,不在于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求自我改善的渴望,而在于可以满足他们自我否定的热望
P040
群众运动的活力与成长,则有赖它能否满足成员自我否定的激情
P041
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在逃离“自我”的同时,我们不是依偎着邻人朋友的肩,就是掐着他们的咽喉
P042
群众运动最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它可以成为个人希望的替代品
P043
除非准备好为某种东西而死,我们不会有把握自己过的是有价值的生活
P047
因为所有群众运动都是从同一类人中间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心灵,所以:(一)所有群众运动是相互竞争的,一个群众运动增加多少追随者,就会让其他群众运动减少多少追随者;(二)所有群众运动都具有相互取代性。
P049
要阻遏一个群众运动,方法往往是以另一个群众运动取而代之
P050
移民可以提供失意者一些他们想从群众运动中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转变和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P051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追随者会觉得他们正向一片应许之地迈进
P055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
P056
社会低等成员之所以能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现在”全不尊重
这些被遗弃和被排斥的人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原材料
P061
凡是从早到晚都要为最起码生活操劳的人,不会有时间、心情取悲愤或造梦
P063
人的不满程度,看来是跟他与他热切渴望得到之物的距离成反比
P064
最能煽动人们行动激情的,就是宣传一个近在咫尺的希望
当一个运动已经得失,它就会转而强调一些远程的希望——一些梦想与愿景
P067
群众运动的首要之务是建立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而这两样东西都需要个人放弃其意志、判断和利益
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P069
有平等而没有自由,会比有自由而没有平等更能创造稳定的社会模式
P071
理想中的潜在信徒,应该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他不属于任何集体,没有泯灭自我的方法,无法靠团体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无意义和寒酸
P081
当即有的集体纽带弱化,供一个群众运动兴起的条件就告成熟,并会最终建立起一种新的和更有活力的紧密集体
P084
健全的集体结构会对群众运动免疫,而瓦解中的集体结构则是群众运动萌芽的最佳环境
P087
对于一个习惯于安定的国家而言,从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要比从和平状态进入战争状态更困难
P088
在永久性的畸零人中,失意感最深的是那些有创作渴望却无法满足的人
P090
面对无穷机会的人要比那些选择有限、只能过按部就班生活的人更能接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甚至革命的宣传
P094
对一个蓄意煽动群众运动的人来说,得知全民都有烦闷无聊之感,会比得知全民都饱受经济和政治剥削,更加感到鼓舞
P098
群众运动的宣传手法是唤起信徒一种悔罪罪犯般的情绪与心灵状态
P99
与尊重生命财产的人相比,罪犯在拥抱一件神圣伟业之后会更原意抛头颅、洒热血
P103
一个群众运动的活力系于信徒的团结一致、勇于自我牺牲
P106
想要培养出人们随时准备好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flesh-and-blood self)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P111
他们不只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磨砺其追随者的意志,还知道同一个方法反过来用,可以折断其反对者的意志
P116
“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
P118
大部分群众运动之所以会宣扬苦行理想,就是为了培养信徒对“现在”的藐视
P119
没有对美好的“未来”抱有深信不疑的信仰,对“现在”的贬抑就不会彻底
P126
激进派和反动派的混合,在从事民族复兴运动的人身上尤其明显
P128
愈做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胆大妄为
P129
那些珍视“现在”并以全力抓住“现在”的人,正是最灭有能力保护“现在”的人。反之,那些鄙视“现在”、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却不用开口,就有所有“现在”的礼物与财宝投向他们
P130
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
P132
自我牺牲的精神往往是一种对现实认知有所不足的衍生物
P133
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由它的奥妙性、崇高性或正确性决定,二是取决于它把个人隔绝于其自我及世界的彻底程度……它必须是“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
P135
一个政权的稳定需要知识分子的效忠,而把教义条理化,是为了争取知识分子而不是促进群众的自我牺牲精神
P139
群众运动的结果造成的不只是一群紧密无间、无所畏惧的追随者,而且是一个同质的可塑体,可以任由主导者随意形塑
P146
军队的职责在于支持、保卫和扩大现在。群众运动则是为了摧毁现状
P149
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
P150
那些精明得知道该怎样发动或推进一个群众运动的人,除了知道该提出何种主义纲领以外,还懂得怎样挑选一个敌人
P152
一个理想的魔鬼还应该是个外国人
P154
我们要宣扬什么主义信条时,真正要别人接受的不是我们的特定信仰,而是我们那种不可理喻的恨
P157
任何崇高(sublime)的宗教必然会让信徒产生强烈的罪疚感
一种宗教愈崇高,它孕育出的恨意就愈凶猛
恨意总是潜藏着钦佩
P163
憎恨不仅是促进团结性的方法,也是它的产物
P165
失意者的主要痛苦在于他们认为他们有了一个污损了、无能的自我。而他们的主要渴望,是抛弃这个可厌的自我,展开新的生活。他们用来实现这种渴望的方法,要么是寻找一个新身份,要么是把个人特殊性掩盖和伪装起来。而这两个目标都可以通过模仿实现
失意者缺乏自信的性格也会刺激他们的模仿性
P166
正因为大部分移民都是最贫贱的人,在本国是受鄙夷和排斥者,这极其异质的数百万人才能融合得那么彻底和那么快
P169
一个彻底团结的群体因为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其弹性和适应能力也十分强大。它要采取革新措施或改变方向都轻而易举
P170
高明宣传家所做的事只是把听众心中业已徐徐成熟的意见和情绪引发至沸腾翻滚的程度而已。他呼应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
P171
感情奔放的胡言乱语和响亮的口号,要比逻辑无懈可击的精确言辞更能引起失意者的共鸣
为了以防万一,一个群众运动必须有所准备,以便在人们不再相信它时,用武力使他们相信
P174
人需要有狂热的信仰才能使他的懦弱站得住脚
P179
愈是容易受质疑的教条,其传教的冲动就愈强烈……理论与实际愈是矛盾的群众运动,就愈是热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诸别人
P183
(领袖)需要的主要条件如下:大胆破格,以桀骜为乐;钢铁般的意志;狂然相信自己掌握了唯一且独一的真理;相信自己是命定的领袖,总是受命运之神眷顾;具有强烈憎恨别人的能力;藐视现在;懂得利用人性弱点;喜欢排场(壮观的场面和典礼仪式);厚颜无耻,可以完全不顾前后一致和公道公理;认识到追随者渴望的是集体性,而且再多的集体性也不为过;有能力赢得和维持一群能干助手的绝对忠诚
P188
“别管理由”被所有的群众运动视为最强烈的忠诚标志
P189
对失意者来说,不用负责任比不用受约束更有吸引力
P190
失意者子所以追随一个领袖,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相信他可以把他们带到一片应许之地,不如说是因为领袖可以把他们带离开他们不想要的自我
P193
思想人(men of thought)彼此很难共事,但行动人之间却很容易发展出同志情谊
P197
一个有自卑感的人特别容易看出别人的短处
P199
集团成员间的相互猜疑不但不会影响集团的力量,甚至几乎是这种力量的先觉条件……这是因为相互猜疑可以带来相互恐惧,而这种相互恐惧会像一个铁环套那样把大家紧紧套在一起,不容谁逃逸,同时也会在他们软弱的时候撑着他们
P201
团结化是一个减损多于增益的过程
P211
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无可救药的不安全感
P213
若是一个言辞人的崇高地位收到当权者恰如其分的承认,他往往会找出各种高尚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站到强者一边,打压弱者
P215
古代中国的稳定性是官僚系统与文人紧密结合的结果
P232
一个群众运动一般都是由言辞人为前驱,由狂热者实现,再由行动人加以巩固
P234
群众运动活力阶段的生命力来自对抗和彻底改革的渴望,但最后阶段关心的主要是制度化和维系业已赢得的权力
P236
新秩序应该建立在人的脖子上而不是心坎里
P237
极端独裁者看来在一个组织的诞生阶段和衰落阶段都是最容易出现的,因为它可以让尚未定型的东西定型,或让行将解体的东西暂时稳住
P245
一个群众运动所利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往往是原创自该运动的外部,有的是过去的产物,有的是迄今还被应用
P246
把共产实验的成功归功于非共产世界中不受拘束的创造力,大概不是胡说
一个目标具体而有限的群众运动,其积极阶段之持续时间,比一个目标朦胧而不确定的群众运动要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