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星期三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乡村旅游研究
夏学英,刘兴双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4151-9 2014年1月
P1
乡村式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间场所,是与城市相对的社会区域,即与城市聚落相对应的一种具有明显自然依托性和乡土特性的乡村性聚落
P7
莱恩(Bernard Lane,1994)提出“纯粹的乡村旅游“定义:(1)位于乡村地区;(2)总能具有乡村性质;(3)建筑及聚落保持乡村规模;(4)具有传统特征;(5)可持续;(6)具有多种类型
世界旅游组织(WTO)从乡村文化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定义,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应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个性化体验,使其感受乡村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并尽可能使其参与当地居民的活动、习俗与生活。
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P10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独立的农户无力从事市场推广、营销工作,而即使农户个体有能力进行推广,对于旅游者来讲,信息的可靠性也值得商榷
P12
乡村旅游的开发存在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发起引导的开发模式;二是各种组织支持的开发模式
P44
“体验经济”观念,指出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
P46
推的因素是指由于不平衡或紧张引起的动机因素或需求,它促使旅游愿望的产生,影响旅游者做出是否出游的决策
拉的因素和特征与吸引物及目的地、特征自身属性密切相关,由旅游者对目标属性的认识所产生,影响目的地的选择
P47
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该类旅游的诞生
P48
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的特征:以田园观光为主,小规模经营,客源以本地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为主
发展阶段:产品类型多样化;旅游者趋向大众化;乡村聚落与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提高阶段:乡村旅游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多功能扩展,项目更加专业性和个性化,人们在休闲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需求的变化使供给相应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经营开始注重专业化和品牌化;客源趋向多元化、国际化;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更加成熟
P61
结合日本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实际,观光娱乐型可细分为农业观光体验旅游、渔业观光体验旅游、乡村自然风光旅游;休闲度假型可细分为回乡探亲度假旅游和乡村运动保健旅游
P67
国威非常重视加强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P73
“乡村性”特征之一是原真性
P88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P185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模式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