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看过风水的拉德芳斯?

刚到巴黎的第二天,在半梦半醒之间,就被赶上大巴,直奔这次法国培训的首站——位于拉德芳斯(La Defénse)的法国装备部,现在应该叫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规划部,进行我们的开班仪式。

说实在的,直到上大巴,对于巴黎的印象都是乱七八糟的,机场混乱的流线,移民局似乎没有睡醒的移民官。站在旅馆的窗口,看着塞纳河上陈旧的管道桥,好像离我所梦想的巴黎实在是有些距离。

拉德芳斯,其实这个地名所反映的故事,就如同这里的建筑风格一样,似乎和整个法国的浪漫气质极不相符。说是在十八世纪的普法战争中,有一小队法军士兵在这里孤军奋战,直到弹尽粮绝,全部阵亡。为了纪念这队英勇的、大概也是不常见的法国士兵,这里就被叫做La Defense,法文防卫的意思,一直到现在。

虽然对于拉德芳斯,在读书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心理早有所准备,但是站在拉德芳斯广场上,看着周围非常熟悉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办公楼,还是难以和东边遥遥相对的巴黎老城相联系起来。看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开始建设这个宏伟的巴黎副中心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太多的文脉,只是想搞些技术上很牛×的东西,所谓的高架、地面和地下三层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系统,干干净净的地面道路,没有任何的路边停车。然后就是那个全世界都闻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斯普里格森(Otto van Spreckelsen)设计的大拱门(Grande Arche),虽然照片上看着是一个很漂亮的建筑物,但是当你站在那个巨大的洞里的时候,尤其是在冬天,你不会为这个建筑而感到丝毫的兴奋,只会觉得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风洞,吹得你几乎站不住脚,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地面上那些迷宫似的玻璃墙是干什么用的了,很简单的一个功能——挡风。

其实站在拉德芳斯的大拱门下,很直接的就联想到了国内领导们经常要求我们做的新城的大广场和标志性建筑物,不知道这个拉德芳斯算不算也是一个形象工程?也许这些东西拍成照片是很好看,但是人呆在这里确真是相当无聊。相比之下我会更喜欢那个嘈杂纷乱、到处都是路边的咖啡座的巴黎老城,喜欢在暖暖的冬日下,晒着太阳,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无聊的看着街上匆匆而过的法国美女。巴黎原本就该是散漫的而富有人情味的。如果真要是看这种无聊的现代建筑,我会选择去美国,而不是巴黎。

在拉德芳斯兜了半天,回来以后,查了半天的资料,最终还是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大拱门不是正对着凯旋门——香榭里谢大街——协和广场这个轴线,而是往南偏了5度。这里面的缘由究竟如何?始终还是一个秘。难道法国人也是为了风水问题而搞了一个这么屁股坐歪的大拱门?还是因为没文化品位,自己都不好意思面对厚重的凯旋门,而只好扭过头去?

为了纪念那英勇战死的一小队法国士兵而建的La Defense雕塑,不过曾经高大的雕塑在高架交通平台的重压之下,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一眼就看得到了

从凯旋门方向看拉德芳斯的大拱门,好像的确有点歪

没有人气的拉德芳斯广场,如果不是有这些圣诞节摊位的话,更加冷清,夜晚几乎没有人

如果不说,知道这是在巴黎吗?

大拱门(东侧)

大拱门(西侧)

大拱门(西侧)

从墓地上方的栈道看大拱门(西侧)

现代派的建筑+古老的墓地,倒还有些意思,这是中国绝对不会有的

拉德芳斯的总平面,大拱门是向南歪的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做的拉德芳斯的方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