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韩国印象之五:汉城

2007年11月8日,在秋日薄薄的晨雾之中,和邵老师早早离开了“可爱”的乡间皇家酒店,直奔仁川机场而去,争取能够挤出半天时间进趟汉城,总不能第一次来韩国就一直在乡下晃悠,城都没有进过。

到机场存好行李,轻装前往汉城(Seoul,似乎现在应该说是首尔,但是多少年的习惯了,也懒得改了)。韩国的旅游还是想当方便的,机场的柜台有韩文、日文、中文和英文的免费市区地图。而且根据不同语种人的习惯,地图的标注还略有不同,比如中文的地图上就有明洞地区的详图,而英文上则是Namdaemun Market的详图,相当人性化。

因为只有半天的时间,我们就直奔中国人必去的明洞而去。机场大巴到时相当方便,就是价格实在是贵,9000韩元,比香港的A字头贵多了。

明洞的范围其实不大,是几条热闹的小街组成的商业区,只是我们两个对逛商店都不是很感兴趣。倒是此处有个“明洞天主教堂”(国家史迹258号),相当有趣。据说是韩国最早的本地教堂,也是韩国天主教会的象征,始建于1892年。1945年的光复节,由原名“钟岘大圣堂”改为“明洞大圣堂”。只可惜正好在进行修缮工程,其主塔无法看见。不过在闹市区中的明洞大教堂还是显得颇为幽静,不看周围的高楼,简直就让你忘却了身在何处。看来宗教也是很讲究气氛的营造的。

没有想到明洞是如此的不耐逛,信步朝市政厅方向走去,看看地图上有处不大的“德寿宫”,想必也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果然,此处是韩国国家史迹第124号,据记载:德寿宫原来是朝鲜第9代国王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府邸。朝鲜第14代国王宣祖25年(1592)壬辰倭乱时,在汉城所有的宫殿都被焚毁。1593年开始德寿宫成为临时居住的行宫。1608年朝鲜第15代国王海君在此即位后,1611年将行宫改名为“庆运宫”并作为王宫使用,共7年。1615年王宫迁到昌德宫后,此处留给先王宣祖的继妃仁穆大妃居住。1618年废掉仁穆大妃的尊号,并将庆云宫贬称为“西宫”。1623年仁祖反正时,光海君被废黜,仁祖在此宫的即阼堂即位。1897年朝鲜第26代王高宗皇帝在俄罗斯公馆住了一段时间后,返宫时再次将此处作为皇宫使用,并重新称为庆运宫,且扩大了规模。高宗皇帝1919年1月21日死于德寿宫内的咸宁殿。德寿宫内原本有过很多建筑,但现在61604平方米的面积内只剩下大汉门、中和殿、光明门、昔御堂、浚明堂、即阼堂、咸宁殿、德弘殿及石造殿等建筑。大韩帝国时期,高宗皇帝在日帝的强迫下不得不让位,并一直生活在日帝的压抑之下。高宗皇帝在德寿宫死去,为“3.1运动”提供了直接契机。

其实高宗也就是韩国的“溥仪”,既然是注定要成为人檐之下的傀儡,有何必留恋这个王位?

不过最为经典的还是邵老师的论断,韩国的皇帝妃子一定不多,这么小的地方,怎么住得下?看来,把皇宫修小一点,的确可以少去民间许多人为疾苦,少女们可以少些担惊受怕。


明洞天主教堂

教堂内为了让教众的视线不为柱子所遮挡,特意装了液晶大屏幕

明洞天主教堂

无染原罪圣母像

恬静的教会中学

德寿宫
德寿宫的巡演队伍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

德寿宫内可爱的标记

明洞

明洞
明洞的沿街小吃摊

明洞的沿街小吃摊

汉城市政厅

繁华背后的平凡

街头手工艺人的作品

也是喜欢把东西摆到街上卖

人行道上的修鞋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