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满怀着一种莫明的兴奋心情来到了凡尔赛宫,这个欧洲古典主义园林的经典之作,也是Andre Le Notre的巅峰之作。当年在同济读书的时候,没有少研究这个经典的法国规则园林,今天终于有机会来亲自看看这个自己在文章里提到多次的地方。
记得当年在文章中对同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与法国古典园林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巴洛克设计风格主要起源于意大利,在设计上一反人文主义的明快均衡之美,抛弃了和谐安排的理念,力图揭示出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在造园上反映为用漩涡和动态的S形、曲线形和波浪形来表现平面布局,其代表作是位于罗马东南的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法国古典主义是在君主专制体制鼎盛的条件下产生的,其设计理论基础是唯理论,认为美好的事物应当是简单明了和合乎比例的,在造园中感性的多样化应当让位于理性的明晰性和确定性,并直接地表现于法国古典规则式园林的设计之中。这相反的两极,反映了17、18世纪造园发展中的矛盾。事实上,巴洛克偏重于激情,是非理性主义的;相反古典主义则是理性主义并偏重于理智的。巴洛克的代表者们反对规则的绝对主义,为了达到造园形式的表现力和生动活泼宁可牺牲规则;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则在一切创作中格守严格的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这也反映了二者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古典主义以其严格的、规范化的规则体系限制了生机勃勃的造园创作;巴洛克则因热衷于强烈的对比而很快的蜕变为寓意体和肤浅的象征性,在造园上则进一步反映为洛可可风格。”
但是当我站在凡尔赛宫的平台上,看着这神往已久的法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的时候,震撼之余,心中却是一丝淡淡的失落。以前总是对着那张经典的总平面图来研究,总觉整个园林给人的就是一种复杂几何之感。可是当自己亲眼看到的时候,除了大运河所在的这条中轴外就根本感觉不到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实在是尺度太大了。无论是自己站在何处,都很难找到原本的几何轴线对位关系,唯一感到的就是自己的渺小,这简直是一个军队操练的地方,而不是供人休憩游戏的地方。
也许当年太阳王路易十四面对着形式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也就是想用这个尺度大的惊人的园林给来者以当头棒喝,在气势上给人以威慑;也就是要用这个连数丈高的乔木都修建的整整齐齐的规则园林来强调其皇权的至高无上。园林真是人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写照,表现的都是平时自己得不到的向往。就如同中国的皇帝老儿在芸芸众生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秩序的绝对控制,所以其在布局规则方正的皇城中的园林布局是如此的自由,向往的是平时自己看不到的自由山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