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巴黎圣母院所在的斯德岛(Ile de la Cité)与其说是巴黎的中心不如说是巴黎的起源地更加合适。据说公元前3世纪左右,巴黎西人在往来于塞纳河畔的过程中看上该岛并定居于此,那是这个岛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琉提喜阿”。后来,罗马人来到此地,修起了道路、水道、宫殿等,作为其喜爱的居住地之一。为了纪念最早居住在该岛上的“巴黎西人”,罗马人将“琉提喜阿”改名为“巴黎”。
而对于巴黎圣母院,从小更多的是从雨果的同名小说中得知的,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后来是外国建筑史的蔡琬瑛先生对其建造背景、建造过程等的详细介绍。
站在圣母院广场上看着秋日的夕阳下,光影、色彩不断变化的巴黎圣母院,真想静静的坐在广场上,好好在这个由金色的秋叶和建筑夕阳下的金色反光所构成的金色的环境中,仔细感受一下向往已久的巴黎的浪漫气息,只是恼人的领队又在叫唤了,看来只有下一次了。
坐在巴黎圣母院里,又一次让我重温了天主教教堂肃穆而忧郁的气氛。对于这种天主教教堂里的气氛我并不陌生,在墨西哥、在巴西、甚至在南韩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巴黎圣母院大概是我所见过的天主教堂里天花升的最高的一个教堂,配上昏暗的环境、梦幻的窗花和空灵的唱诗歌声,真是给我一种很迷茫的感觉,人生苦短,不知为何。在这空灵和昏暗的氛围中,让我不禁想起了往事中众多的遗憾之处,觉得人生真的有时候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情,不知道终日的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若有一天我要畔依天主教,我宁可选择巴西萨尔瓦多(Salvador)黑人教堂中欢快愉悦、能够让人对明天产生希望的、贫穷的天主教,也不愿意加入巴黎圣母院这种只能引起人的忧伤、对现实只有放弃的富有的天主教。现实人生已经如此苦短,我们为何还要拼命难为自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