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编:刘恒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8-09245-6
P008
导致古代中国学者未能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历代王朝的对外政策。……二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体制……这样,研读儒家经典就成了唯一的“正途”,其他知识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P021
欧洲人是在他们的全球扩扩张过程中开始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欧洲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主动的,是西方全球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则是在应对欧洲人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开始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是被动的。
P048
张德昌《清代鸦片战争前之中西沿海通商》
“在这时期,中国是居于出超的地位。这种出超的背景是第一,中国当时国家比当时欧洲各国为富裕兴盛……第二,中国官方厉行以物易物的制度(Barter System),不准金银币出口,不准商人以银币运到域外,只准外银进口。第三,欧洲货物在中国得不到销路,而中国丝茶则在国外畅利销,形成出超现象。第四,中国商人于欠外国商人货物时,常以中国货物抵价,有时外国商人不要,但行商亦必勉强推售。本于这四种原因,乃有中国的出超现象。银子进口是在当时出超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结果”
P052
谭春霖《欧人东渐前明代海外关系》
“滨海居民,迫于生计,转而为寇者日多”
P068
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
“明一代私人的海外贸易,实在与专制政权所施行的‘海禁’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人民为了争取贸易自由,为了争取生存”的一种形式;“随着私人间对于海外贸易要求的增高,这种矛盾更趋于尖锐化。明代海上的一切‘走私’活动,就是向专制政权的‘海禁禁令’进行斗争的一种活动。‘海寇’的发生,本来就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但这时已发展为向专制政权的‘海禁禁令’进行斗争的一种形式
P069
戴裔煊《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嘉靖间的中国倭寇海盗运动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城市平民,联合各阶层人民反对封建的运动,归结到一点就是禁海与反海禁的斗争。这是中国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
P103
在80年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外交通史”及“中西交通史”的概念被“中外关系史”所取代
P133
葛兆光《从“西域”到“东海”——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
与地中海和西域逐渐“由异而同”的历史发展走向不同,东亚海域周边的各个区域则由共享历史传统转向彼此文化疏离,而且这种趋势随着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西方因素的介入而更为加剧
P142
反观欧美及日本学界,海洋史研究者往往超越国别界限,根据整体知识系统构建的需要,将探索范围延伸到各个关联地域。必须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个由港口和航线编织而成的庞大网络,若仅关注我国古代沿海港口的研究,则很难对这个网络的演变规律作出科学客观的解释
P175
王赓武《没有帝国的商人:侨居海外的闽南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