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阳终于又出来了,一大早,站在重建委的楼顶上,看到远处的白雪未融的大山,心情真是开朗许多。
大溪乡,罗家坝安置点,一个由理想走向安置现实的规划。由于多年没有分配宅基地,这次的宅基地分户分地给灾后重建规划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中国的宅基地制度估计也是以后农村建设中最麻烦的一个事情,老宅基地的收回,新宅基地的分配,还有农村进城人口权益的保留等等都搅和在一起。中国的城镇化绝对是个夹生饭,是个不完全的城镇化。经济好的时候是城镇化,经济不好的时候就是逆城镇化。
下午抽空还去看了新场村的观音寺,昨晚开会的时候说这是一个省保单位,工作组要迁址重建,我表示了反对。今天特地过来看看。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这个原来窝在新场小学中的房子都不应该算得上省保的标准,建筑本体非常的普通。细看碑文,此寺始建于明万历30年,但是重建与清咸丰5年。正在纳闷为何能成为省保,才发现碑文的最后一段说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陈云出川曾住于此寺。这个寺应该属于纪念地性质的,而不是建筑本体。因此,觉得这个建筑根本没有必要搬,原址修复,作为教育基地和村民活动室即可,寺的功能是没有必要在恢复的。唉,宝兴似乎对文物的性质把握能力老是有偏差,该以建筑本体为主的搞成了纪念地;该以纪念地为主的,又搞成了建筑本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