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什么大事,请陈宣明带着我看看灵关的灾后重建的情况。
上坝安置点,同济俺那小学同学江浩波做的,项目进度还可以,就是和中坝一样的问题,农民的主意一天三变,图纸的改动是永远没完没了的。
建联、河口、新场安置点,是西南交大做的。其建设思路和同济项目不一样,由于是砖混结构,其基础和上部建筑的施工是两家单位,这样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施工进度比较难控制,两家单位之间工程交接的时候会比较扯皮。
大沟和罗家坝安置点,同济李继军做的,至今没有动工。原来大沟是很有希望做成一个田园风光的传统村落典型的,看到现在这个施工状况,真是心里没有底了。
最后看的是烟溪安置点,也就是壹基金赞助,采用的谢英俊的轻钢结构的农村住宅。总体而言,对于这片轻钢房是非常失望。一是从规划到设计到施工,谢大师几乎没过问,几乎就是靠构件厂的工人在做,房子之间几乎没有变化,把轻钢结构的优势完全给淡化了,和原来网上对谢大师的宣传完全不是一回事。同样三开间的屋架,轻钢不包工大概是9万,木构架包工包料是6万。二是壹基金所谓的援建就是一平米200元,剩余的还要地方政府补足。本来还以为接着这个机会,能够有幸看到看到谢大师的“协力造屋”是怎么一个模式,看来除了失望就还是失望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