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哈尔拉德·韦尔策编
(译)李斌 王立君 白锡堃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026-2/K·0477 2007年5月
P3
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
文化回忆和沟通回忆
有意识的回忆形式和无疑是的回忆形式
精神创伤式回忆和日常回忆
一方面,生活导向、意愿和希望这三类东西的跨代传递和不同时性,各种各样没有清算的账,构成了回忆结构的主观方面;另一方面,许多东西如建筑、景色、小酒馆儿里的情景、声响、气味和触觉印象等,它们本身就承载着历史和回忆,人们日常生活中跟它们打交道的实践,则构成了回忆结构的客观方面
P4
“文化记忆”……是“关于一个社会的全部知识的总概念,在特定的互动框架之内,这些知识驾驭这人们的行为和体验,并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反复了解和熟练掌握它们”
P5
“文化记忆”的特点有二:一是认同具体性……二是重构性
“文化记忆”的其他特点还有成型性、组织性和约束性
P6
“沟通记忆”包括群体成员之间就下述问题进行的执拗的沟通:他们究竟如何看待各自的局部过去,这种过去与他们所从属并具体认同的那个大我群体的整体过去处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他们究竟赋予这种整体过去以何种意义
“文化记忆”和“沟通记忆”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两者都主要是在有意图地跟过去打交道;这里涉及的实践,是有意识地或者至少是有意识能力地就过去进行沟通,并且赋予过去以形式。
属于回忆社会史范畴的,有口头流传实践、常规历史文献、绘制或摄制图片、集体纪念礼仪仪式以及地理和社会空间
P7
“社会记忆”概念所包含的内容:
1) 社会记忆范畴里的“互动”包括这样一些交往和沟通实践,它们本身就涉及对过去事物进行回想的形式,要么附带地以过去为题目。
2) 上述道理可以适用于这样一些文字记载,它们根本不是为了进行历史回忆而完成的,然而却是承载过去的准文字资料。
3) 就像翻阅一本两年前的时装杂志时所表明的那样,图片,尤其是照片,就在极大程度上具有这种准文字资料的特性
4)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就是我们总是在历史的城市建筑群的框架之内活动的,从建筑史和城市建设角度看,这些建筑群可能是没有历史和没有面貌的,但它们却总是在以水泥、砖石和沥青的形式代表着物质化的历史时代……它们作为无意图地表达着历史的媒体而具有的功能和强大效果
P8
制作历史(doing history)
P9
1. 事实证明,在寻求认识无意图的社会记忆实践的途径方面,重视在人们现实的感知、释义和行动中存在这非同时性现象,即不同历史时代同时并存的现象,是极其有益的
2.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就提出这样一种无意识的概念它既要比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多,又要比叙事心理学中的无意识概念多包含的内容多
3. 另外要做的事情,就是更加重视媒体(尤其是摄影媒体)对构建和重塑历史意识的作用
4. 必须继续寻觅跨学科地认识社会回忆和社会传承实践的方法
5. 能否做到第4点中提到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重视历史传承的形式,这些形式寓于将过去现实化的象征性的和具体的实践之中
6. 最后还要注意,制作历史总是从“预先回顾”出发,就是说人们将回顾某种尚待创造的事情曾经是怎样的
P13
不是历史属于我们,而是我们属于历史
我们不仅必须改变我们的记忆观,而且事实还可以证明,我们也必须改变我们关于自传反思和自传工程的观念
P14
互异主要是一个用于与自我、与个人相关联的情况的概念;而传统,则是一个首先用于文化和历史范畴的概念
P27
在幸存者的记忆中,即保留着历史的体验,也保留着历史体验,也保留着回忆体验;即保留这由回忆变为历史的方式,也保留着这样一种情形:由于人们当时不理解历史事件,所以对它们做出了错误评价并且保持了沉默,这种错误评价和沉默一直就是历史发生的一部分,也是今天进行的回忆的一部分
P39
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同时也是一种发生和对这种发生的叙述……只有进入回忆的东西才是历史,而只有变化的东西才进入回忆
P61
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凡是通过感官印象存储起来的回忆,都比通过语言重复这种媒体存储起来的回忆更加具有无与伦比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P62
记忆是一个创造性的、可变的、因而也是基本不可信赖的网络
P68
我们已经可以为个人回忆归纳出这样一些特点:
1. 它们基本上都给基于一定的视角,就是说受一定地点的约束,而且在这一点上是不可更换的和不可转移的
2. 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他人的回忆以及文化资料库里存储的图像和材料联系在一起的
3. 就其自身而言,它们是不完整的、有限的和未成型的
4. 它们是瞬息即逝的和不稳定的
P87
任何回忆都是作为从当今出发对过去的当今的追溯而完成的。只有所追溯的时代达到了超出个人经历空间以外的程度,这样的追溯才算是回忆
P91
社会记忆需要某些可以让回忆固着于它们的结晶点
P109
我们应当把家庭记忆理解为一种功能,它超越家庭成员的个人回忆和过去观念,确保大家一起杜撰出一种集体回忆和集体历史
“集体记忆”固然是“基于一个由众人构成的集体”,但进行回忆的却是个人
P118
实际情况往往表明,在传承过去的过程中,传达行为和生动想象行为这两者的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比它们代表的认知知识所起的作用还要大
P127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里长大的,而每个家庭又都有自己的历史和自己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的视角。我们所从属的那个民族的、社会的和宗教的群体的历史塑造着我们的历史意识,同样,我们的家长的历史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历史意识。我们隶属于一定的教会、团体和居民集体,它们都在熏陶着我们的集体和个人的历史意识
P140
人们在回忆历史时有很高的选择性。实际上,历史事件细节并非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淡忘了,而是无论人们想起或忘却过去的什么,都要通过当今的事件以及对它们的解释,对被回忆或忘却的东西进行一番加工
集体记忆跟过去无关,它只是反映着当今的社会需要和当今的社会状况
P147
回忆场所
P159
含蓄记忆
P160
逆向遗忘……正向遗忘
生平往事记忆
知识记忆/认知记忆
语意记忆
程序记忆
火花式记忆
P179
随着时间距离的加大,回忆和历史意识之间就产生了差别,就是说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从回忆道历史意识的转变
P182
集体心照不宣
P183
不过人们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这种心照不宣虽然在政治上大获成功了,但是它有一个内心的思想感情方面,而这个方面却要求人们付出一种昂贵的文化代价
P246
直接的、具体的和个人的回忆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那些传承下来的、集体杜撰出来的回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