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德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78-7-112-11735-2 2009年12月
徽州民居聚落(P031)
《汉书·沟洫志》贾让奏曰“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P032)
(一)
徽州聚落的发展演变阶段(P040)
l 第一阶段:择地选址,“聚”而“落”之。
l 第二阶段:聚落发展完善,格局初定阶段,也就是“徽州聚落“形成。
l 第三阶段:直至清代咸丰之前,徽州地区有一个较长的社会稳定时期,这也是徽州聚落繁荣鼎盛的阶段。
l 第四阶段:应在清代末期以后,咸丰年间,朝廷政治腐败,战乱不止,官商倾轧,盐政更迭,徽商渐次衰落
(二)
徽州聚落的特征(P042)
l 理念:保土,理水,植树,节能(P044)
l 徽州聚落的形态特征在于“虚实相生”,情态特征是“雅俗兼备”(P047)
(三)
徽州聚落的构成和空间序列(P049)
l 社会生活和人文因素影响聚落的构成和空间序列——强大的家族宗法制度,守护相望的邻里交往,光宗耀祖的理想追求,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以及耕读为本的传统风尚,所谓“理学文章山水幽”。
l 主要构成包括:水口、村或镇建筑群入口,主街或水街,民居组团,巷道或水巷,祠堂或祠堂群以及中心小广场,节点(牌坊、桥亭、更楼、秀楼)。
徽州民居建筑之宅居(P063)
(一)
徽州古建(民居)的主要特征(P064)
l 平面方整,中轴对称——这是以木构架承重,砖墙外围护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方整的平面是因为易于营造和分隔,并且节省材料。
l 外墙封闭——徽州民居一般为二层,少量三层或二层与三层的组合。传统上对外基本不设窗户,主要目的是防盗、防火和维护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l 讲究大门——徽州民居大门非常有特色。宅居正立面的通宽和二层通高,大体相等,一般大门皆为双扇。同时,大门也是民居立面的重点装饰之处,门洞之外,加上门套、砖雕字匾、门罩,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门”。
l 造型典雅——徽州民居的建筑造型是黑、白、灰的色彩和点、线、面、体的造型元素的巧妙搭配和优化组合。
l 空间紧凑——徽州民居的天井设置以及天井和厅堂相通,化解了民居有限空间的局促感,丰富和拓展了建筑内的中心空间。徽州湿热,狭长的天井形成建筑内部的“室外凉空间”
l 结构巧妙——徽州民居在同一栋建筑结构体系内,兼用了两种木结构方式——厅堂用抬梁式而周边侧方则用穿斗式。不但合理利用材料并且强化了屋架的整体稳定性。
l 装修精湛——徽州人一般不炫耀财富,民居外观相当平淡,但室内装修却相当丰富、精湛。在和结构构造紧密结合的同时还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l 组合灵活——徽州家族往往“隔而不离”,单栋住宅能够通过前后左右而栋栋相连,成片组合。
(二)
徽州民居的平面类型(P067)
l “凹”形平面——三间式,为三间一进楼房(一颗印)
l “回”形平面——即四合式,俗称“上下厅”、“上下对堂”,为三间两进楼房,门厅与客厅相对的四合式组合
l “H”形平面——即三间二进堂中间为两个三间式相背组合
l “日”形平面——即三间三进式
(三)
徽州民居的单元组合(P068)
l 并联式——居住单元横向左右拼接,在共用的侧墙开门
l 串联式——居住单元沿轴向生长,没加一进只需增设一横向天井
l 以院落组合连接——居住单元之间以入口门外的共用院落灵活组合,形成整体建筑
(四)
天井——徽州民居最活跃的元素(P070)
l 自然采光
l 自然通风
l 排泄雨水
l 防火防盗
l 组织功能
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公共建筑(P087)
(一)
徽州祠堂建筑(P088)
l 祠堂是徽州民居聚落不可或缺的公共建筑——是宗族制度、宗法戒律的制定、管理、执行场所,是徽州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l 宗祠、支祠、家祠
l 祠堂的平面构成——祠堂主体建筑多为单层三进两天井(院落),中轴对称,差别不大
l 祠堂门楼——屋宇式、八字门楼、牌门楼
(二)
徽州书院建筑(P094)
l 徽州书院的兴衰
Ø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
Ø 徽州的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Ø 徽州书院经历了初创(北宋)、兴盛(宋、元、明、清初和中)、衰落(清末)三个时期
l 书院可分为:官办、族办和私学三类
l 徽州书院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Ø 徽州书院一般由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两大部分构成
Ø 功能性空间(用于讲学和讲学服务)主要包括大门、门厅、讲堂、斋舍、食堂和藏书楼等
Ø 非功能性空间(祭祀)一般包括泮池、泮林、泮桥、碑、文庙(或先贤祠)、纪念性祠堂等
Ø 书院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场所,深受礼制影响。礼制的等级性、秩序性从书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式布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Ø 除了主体建筑严格地顺次布置在中轴线上外,师生日常起居生活所用的斋舍等则结合院落布置于两厢;游憩部分则因地制宜,灵活配置
(三)
徽州的牌坊(P098)
l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牌坊有“棂星门”演变而来,“棂星”原为“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时曾有祭天先祭灵星的规定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建筑形式分
Ø 冲天柱式:三间四柱三楼、单间双柱三楼
Ø 屋宇式:三间四柱五楼、三间四柱三楼、单间双柱三楼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精神功能趋向分
Ø “忠”坊
Ø “孝”坊
Ø “节”坊
Ø “义”坊
Ø 科举坊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建筑材质分
Ø 木牌坊
Ø 石质牌坊
徽州民居建筑装饰构件(P111)
(一)
室外装饰构件
l 墙体装饰——马头墙
Ø 马头墙的凸起封住木构架,同时也满足了防火的要求
Ø 类型:坐斗式、挑斗式、鹊尾式、坐吻式
l 室外门窗装饰
Ø 门是建筑入口标志,也是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按照门罩来区分,主要类型有:拱形门、字匾门、垂花门、八字门、四柱牌楼门等
Ø 窗罩的类型有:一字形、人字形、月眉型和半圆形等
Ø 抱鼓石、拴马桩等
(二)
室内装饰构件(P118)
l 徽州民居室内装饰的重点是建筑内部天井、厅堂、卧室等空间界面,由构件木雕、顶棚彩绘、隔断隔扇、楹联、堂匾、字画及厅堂家具的陈设组成。
l 梁架装饰
l 门窗扇装饰
l 屏风、隔断、挂落与花牙子
l 楼梯栏杆与美人靠
l 厅堂家具陈设
(三)
徽州民居的其他装修、装饰(P132)
l 铺地
l 庭院门
l 桌凳
l 水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