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主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78-7-301-10720-1/K·0450         20069


P2
山顶洞人在体制方面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而且明显地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点

P3
在我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考古学文化区系:主要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P10
夏禹传子,不再禅让,是“天下为家”的开始,从此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说父子、兄弟相传便成为制度了
大同之世的特点就是“天下为公”,而小康之世则是“天下为家”

P16
一般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到晚商时期才会完全确立起父死子继制

P24
成周八师

P25
封建诸侯,要举行一种隆重的仪式,谓之锡命

P27
天子和诸侯都有权把封赐出去的土地收回
“国”中的农、工、商,和“野”外的庶人构成了西周社会中的被统治阶层

P28
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P29
(西周)陶器制作方面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P41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春秋时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和他们相毗邻的或是错杂居住的则成为戎狄蛮夷

P42
有些戎狄和华夏并无种族上的差异

P43
春秋时期,田亩制度基本上沿袭自西周
随着农民种私田积极性的提高,共耕公田的做法逐渐被废弃了,而是按农民实际的耕地面积来收取实物税

P47
行田

P49
战国时的手工业生产仍有相当大部分是由官府经营的

P50
春秋时作为统治中心的城邑,到战国时往往成为交换的中心

P53
战国时是“量能而授官”

P61
有恒产者有恒心

P66
皇权的加强和神秘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的建立,大大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P90
中朝,外朝,内朝

P91
羽林孤儿

P102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茶馆深远的意义

P116
最晚到两汉之际,我国出现了水碓

P119
度田

P140
文景时期,政治思想上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的趋势

P142
董仲舒的学说,基本上是借用阴阳家的思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这种新的儒家学说,适应文景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其积极作用

P143
谶纬之学

P144
古文经治学重在训诂,解经取其大义,不像今文经那样徒重章句推衍

P145
王充自称其思想“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

P146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内地

P148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力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这种体裁,成为此后2000年中编写王朝历史的规范

P150
汉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赋、散文、乐府诗三种形式

P154
浑天说

P161
屯田制
士家制

P164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P181
内徙较久的一些部落,不论他们的成员所受尚存的部落束缚到什么程度,也不论它们的经历如何曲折复杂,西晋时他们都在走着农业化的道路,逐渐习于农耕

P193
“宗主督护”制度

P217
南渡的人通常是按籍贯聚集若干家
南渡官僚也往往随带宗族部曲,并且沿途收集流散,以扩大自己的部曲队伍

P227
门阀士族把婚姻关系严格限制在门阀士族的范围以内,并且极力排除非士族混入士流的可能性

P242
魏晋玄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因此在玄学中,老庄哲学一般是与儒家哲学相表里而不是相排斥

P243
东晋玄学在很大程度上渗入了佛教教义,特别是佛教的般若学说

P249
道教产生于中国社会,它的某些教义与儒家思想契合,所以具有较佛教更易传播的特点……不过道教教义混乱,哲学思想较为贫乏,在麻醉人民的作用上不如佛教,所以势力也不如佛教那样巨大

P255
中国境内石窟的开凿,最早当在新疆地区

P263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P275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选官制度,确立了严密的铨选制度。唐朝选官制度的核心就是做官必须通过考试
唐获得出身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以门荫入仕,杂色入流,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种)

P286
唐朝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上民族隔阂不深

P299
市场上商品品种的变化和行业的增多,是唐代商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P342
唐代的进士考试着重文学辞章,也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P367
石囤木桩法
捍海塘

P376
占城稻

P381
辽国便制定了一种胡汉分治的制度,即所谓“以国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P406
海上之盟

P430
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国书,蒙古族从此有了通行的文字

P441
回鹘在西迁以前使用的文字是古突厥文,信仰的宗教主要是摩尼教

P443
土官

P464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P469
古文运动和恢复儒家道统的运动,一直是北宋文坛上的一个主流

P487
移民屯田是明朝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P496
明朝时实行的是两京制

P508
一条鞭法

P510
明朝中叶,男耕女织仍是社会分工的基本形式

P520
居住在天山南路与北路西部的畏吾儿人,在明初以普遍改信了伊斯兰教,只有住在东部的畏吾儿人,有些仍信佛教

P521
明朝设立土司的目的是要通过各族的首领来管理各族人民,但各地的土司与明朝也时有矛盾,他们经常发动叛乱

P524
八旗制度是在氏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P525
在八旗的内部,也存在着浓厚的军事民主主义的作风

P529
(郑和)出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提高明王朝在国为的地位和威望

P556
改土归流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对西南各民族人民进行直接的管理,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改善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闭塞的面貌,有利于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进一步联系,因而也多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P559
永不加赋和地丁合一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它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双重征税的标准,把税收合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简化了国家税收的原则和手续

P566
与农业紧密结合的家庭手工业是鸦片战争以前最主要的手工业

P567
但是清代的手工业生产主要仍是小商品生产,一般的生产技术、产量和规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农村占重要地位的是与农业紧密结合的家庭手工业,在城市则几乎还都是行会的手工业

P568
“行市”由政府规定,不得任意增减,“行规”也要经政府的认可,在祭神祠前“勒石永遵”

P572
军机处——这个核心机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P573
专门管理少数民族政务的机构“理藩院”,其官吏分由满人和蒙古人担任,汉人不得参加

P575
清朝皇室与蒙古王公贵族保持了世代的婚姻关系

P588
闭关政策产生的根源,从经济上看,是与中国比较稳定的小农自足自给、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相适应的……从政治上看,在于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统治者对汉人可能与洋人联合、颠覆清政权的猜忌与防范

P682
1907年,同盟会中四川、两湖会党头目张伯祥等另组“共进会”,并把同盟会纲领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苏芮

苏芮,想较于李宗盛,少了一份哀怨的感伤,多了一份战斗的情怀……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罗大佑,因为他的嗓子比我还烂,他能唱的我都能唱……

苏芮:歌声是传奇,感情成遗憾

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加班

加班,无非一是自己喜欢这个工作,一是出于责任和信守承诺……其他以外的爱加不加,这个世界很公平,天道酬勤,随便,随便……

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过得怎么样?

真相与正确

同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当时浮肿不堪了,用柳公权字体给他写了一张条子:“教授,我恳求您借给我一张烙饼,等内人从湖南来给我送食品,我保证一定加倍奉还。”还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巫宁坤趁别人不注意时,悄悄地递给老刘一张烙饼。但不久学者即逝去,尸体还是巫宁坤负责掩埋。巫宁坤后来用一首诗形容自己的生活“万里回归落虎穴,抛妻弃子伴孤烟。蛮荒无计觅红豆,漫天风雪寄相思。”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政治正确”,历史要的是各种角度的真相,而不是“正确”



姐夫

一大早跑步回来,就收到姐夫大人的微信……我虽然号称蒙古名医,不过作为腹腔外科主任,你对你小舅子的要求也太高了一点……不过,小时候打架的时候知道一拳打倒腹腔迷走神经丛上,人是会晕的……无论锻炼身体还是打架,人体解剖知识都很重要……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2017年10月27日星期五

侬本多情——张国荣

本想周末好好突击一下久拖未决的文章,还有准备下周的考试,结果又是一堆莫名其妙多出来的事……很多事情进人恶性循环以后,唯一的办法只有另起炉灶从头来过……

这也是为什么,抑郁症成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病……

人到中年,职场半坡

2017年10月26日星期四

安徽民居


单德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78-7-112-11735-2             200912


徽州民居聚落(P031
《汉书·沟洫志》贾让奏曰“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P032
(一)   徽州聚落的发展演变阶段(P040
l  第一阶段:择地选址,“聚”而“落”之。
l  第二阶段:聚落发展完善,格局初定阶段,也就是“徽州聚落“形成。
l  第三阶段:直至清代咸丰之前,徽州地区有一个较长的社会稳定时期,这也是徽州聚落繁荣鼎盛的阶段。
l  第四阶段:应在清代末期以后,咸丰年间,朝廷政治腐败,战乱不止,官商倾轧,盐政更迭,徽商渐次衰落
(二)   徽州聚落的特征(P042
l  理念:保土,理水,植树,节能(P044
l  徽州聚落的形态特征在于“虚实相生”,情态特征是“雅俗兼备”(P047
(三)   徽州聚落的构成和空间序列(P049
l  社会生活和人文因素影响聚落的构成和空间序列——强大的家族宗法制度,守护相望的邻里交往,光宗耀祖的理想追求,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以及耕读为本的传统风尚,所谓“理学文章山水幽”。
l  主要构成包括:水口、村或镇建筑群入口,主街或水街,民居组团,巷道或水巷,祠堂或祠堂群以及中心小广场,节点(牌坊、桥亭、更楼、秀楼)。



徽州民居建筑之宅居(P063
(一)   徽州古建(民居)的主要特征(P064
l  平面方整,中轴对称——这是以木构架承重,砖墙外围护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方整的平面是因为易于营造和分隔,并且节省材料。
l  外墙封闭——徽州民居一般为二层,少量三层或二层与三层的组合。传统上对外基本不设窗户,主要目的是防盗、防火和维护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l  讲究大门——徽州民居大门非常有特色。宅居正立面的通宽和二层通高,大体相等,一般大门皆为双扇。同时,大门也是民居立面的重点装饰之处,门洞之外,加上门套、砖雕字匾、门罩,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门”。
l  造型典雅——徽州民居的建筑造型是黑、白、灰的色彩和点、线、面、体的造型元素的巧妙搭配和优化组合。
l  空间紧凑——徽州民居的天井设置以及天井和厅堂相通,化解了民居有限空间的局促感,丰富和拓展了建筑内的中心空间。徽州湿热,狭长的天井形成建筑内部的“室外凉空间”
l  结构巧妙——徽州民居在同一栋建筑结构体系内,兼用了两种木结构方式——厅堂用抬梁式而周边侧方则用穿斗式。不但合理利用材料并且强化了屋架的整体稳定性。
l  装修精湛——徽州人一般不炫耀财富,民居外观相当平淡,但室内装修却相当丰富、精湛。在和结构构造紧密结合的同时还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l  组合灵活——徽州家族往往“隔而不离”,单栋住宅能够通过前后左右而栋栋相连,成片组合。
(二)   徽州民居的平面类型(P067
l  “凹”形平面——三间式,为三间一进楼房(一颗印)
l  “回”形平面——即四合式,俗称“上下厅”、“上下对堂”,为三间两进楼房,门厅与客厅相对的四合式组合
l  H”形平面——即三间二进堂中间为两个三间式相背组合
l  “日”形平面——即三间三进式
(三)   徽州民居的单元组合(P068
l  并联式——居住单元横向左右拼接,在共用的侧墙开门
l  串联式——居住单元沿轴向生长,没加一进只需增设一横向天井
l  以院落组合连接——居住单元之间以入口门外的共用院落灵活组合,形成整体建筑
(四)   天井——徽州民居最活跃的元素(P070
l  自然采光
l  自然通风
l  排泄雨水
l  防火防盗
l  组织功能



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公共建筑(P087
(一)   徽州祠堂建筑(P088
l  祠堂是徽州民居聚落不可或缺的公共建筑——是宗族制度、宗法戒律的制定、管理、执行场所,是徽州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l  宗祠、支祠、家祠
l  祠堂的平面构成——祠堂主体建筑多为单层三进两天井(院落),中轴对称,差别不大
l  祠堂门楼——屋宇式、八字门楼、牌门楼
(二)   徽州书院建筑(P094
l  徽州书院的兴衰
Ø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
Ø  徽州的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Ø  徽州书院经历了初创(北宋)、兴盛(宋、元、明、清初和中)、衰落(清末)三个时期
l  书院可分为:官办、族办和私学三类
l  徽州书院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Ø  徽州书院一般由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两大部分构成
Ø  功能性空间(用于讲学和讲学服务)主要包括大门、门厅、讲堂、斋舍、食堂和藏书楼等
Ø  非功能性空间(祭祀)一般包括泮池、泮林、泮桥、碑、文庙(或先贤祠)、纪念性祠堂等
Ø  书院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场所,深受礼制影响。礼制的等级性、秩序性从书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式布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Ø  除了主体建筑严格地顺次布置在中轴线上外,师生日常起居生活所用的斋舍等则结合院落布置于两厢;游憩部分则因地制宜,灵活配置
(三)   徽州的牌坊(P098
l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牌坊有“棂星门”演变而来,“棂星”原为“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时曾有祭天先祭灵星的规定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建筑形式分
Ø  冲天柱式:三间四柱三楼、单间双柱三楼
Ø  屋宇式:三间四柱五楼、三间四柱三楼、单间双柱三楼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精神功能趋向分
Ø  “忠”坊
Ø  “孝”坊
Ø  “节”坊
Ø  “义”坊
Ø  科举坊
l  徽州牌坊的类型——以建筑材质分
Ø  木牌坊
Ø  石质牌坊



徽州民居建筑装饰构件(P111
(一)   室外装饰构件
l  墙体装饰——马头墙
Ø  马头墙的凸起封住木构架,同时也满足了防火的要求
Ø  类型:坐斗式、挑斗式、鹊尾式、坐吻式
l  室外门窗装饰
Ø  门是建筑入口标志,也是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按照门罩来区分,主要类型有:拱形门、字匾门、垂花门、八字门、四柱牌楼门等
Ø  窗罩的类型有:一字形、人字形、月眉型和半圆形等
Ø  抱鼓石、拴马桩等
(二)   室内装饰构件(P118
l  徽州民居室内装饰的重点是建筑内部天井、厅堂、卧室等空间界面,由构件木雕、顶棚彩绘、隔断隔扇、楹联、堂匾、字画及厅堂家具的陈设组成。
l  梁架装饰
l  门窗扇装饰
l  屏风、隔断、挂落与花牙子
l  楼梯栏杆与美人靠
l  厅堂家具陈设
(三)   徽州民居的其他装修、装饰(P132
l  铺地
l  庭院门
l  桌凳
l  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