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历史与现实的青藏
李文实 等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71-2370-0 2016年7月
P4
公元7世纪初,在今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兴起了一个名叫宝髻的小国……它只占有今拉萨和日喀则所在的地区
P5
形成吐蕃族
P13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藏族可以说是宋、元间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吐蕃族的流,而吐蕃又是羌族(不排除其王室中含有印欧系人种成分)的流,其最早的源,只能是原始社会的蒙古利亚人种了
P20
由是以观,在清代末期以前,甘肃南部藏区、四川西部藏区与青海藏区,藏族户均人口数一般在4口上下,牧区一般不超过4口,农区相对高一点……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地区的户均人口系数不会大于4
P33
“安多”(Amdo)地区。据藏文文献称,所谓“安多”是取“阿庆冈嘉雪山(今青海巴颜额拉山,一说即今阿尼玛卿山)与多拉山(今祁连山主峰)”两座山峰之首字,合并起来把自此以下的地域称为“安多”
13世纪以来,甘青藏区先后在元、明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下,推行一种区别于内地的“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体制,即初步形成于元代、完善于明代的“土司制”。
P34
土流参设,以流统土,以土治番
P48
咸丰8年,环海八族
P65
汪什代克族(管12小族),海北布喀河
P74
熟番
P73
家西番
生番、野番、环海八族
P86
公元11世纪初,唃厮啰 ,青唐城(今青海西宁)
P169
霍尔,吐谷浑后裔
天峻县有霍尔仓
P172
《西藏王统记》把“霍尔塞”与土谷浑联系起来,《安多政教史》把“霍尔”与土人联系起来
P233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转经方向相反,苯教是逆时针,而佛教是顺时针
原始的司巴苯教
后期的雍仲苯教
P241
在藏传佛教的诸派别中,与苯教最相近的派别是尼玛派,苯教的大圆满修行、九乘判教法、立断即顿超、往生时出现的虹化现象等与尼玛派说法相同
在噶举派中有着排挤苯教的传统
P323
吐谷浑之路、青海路、河南道、古羌中道,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成为丝绸之路主干路段之一
P341
“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风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既是风”
据说“风马”最好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祭祀活动时使用的象征装饰物,是源于苯教绘有象征灵魂的图案,称作“魂像的飘帘”
P348
藏族人相信“风马”可以“上行下达”,是联结天地神人的天梯
P375
扎巴地区碉楼文化十分发达
顶楼只作为祭祀和经堂使用
P376
按照扎巴的说法,碉楼是起源于对天神的敬奉,是为了祭祀天神而建
P377
旧房可拆,碉楼不可拆
P384
在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与石砌碉楼、雕房的分布之间呈现一种奇特的对应关系
P387
碉楼起源于信仰的可能性似乎比起源于防御的可能性要大
P413
《格萨尔王》口头说唱家,“卡仲”(kha-sgrung);伏藏抄本,”德仲“(gter-sgrund);僧侣编纂的“曲仲”(chos-sgrung)
P415
艺人类型:
托梦艺人——包仲bab-sgrung
顿悟艺人——达朗仲dag-sgrung
闻知艺人——蜕仲thos-sgrung
吟诵艺人——顿仲vdon-sgrung
藏宝艺人——贡德dgongs-gter
圆光艺人——扎包pra-phab
掘藏艺人——德顿gter-vdon
P422
拉萨、日喀则、亚东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宗教势力比较强盛的地区,就没有出现比较优秀的说唱艺人
P432
《格萨尔王》的艺术结构:
(1) 三段式的故事结构:缘起——战事迭起——结束
(2) 战争参加者包括三个方面:天界——人界——龙界
(3) 岭国参战的也是三个方面:格萨尔——将领——百姓
(4) 记住三部分名称:人名——地名——物件名
(5) 文体包括三个方面:韵文,散文,散韵结合
(6) 中心唱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头(赞辞,自我介绍),主要内容,结尾(一般是祈祷词)
P563
有毒就有药,有药就有毒,药与毒并存,互为变化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