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
王毅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78-7-301-22810-4/G•3653 2006年11月
P2
皇家园林不过是皇权政治结构和皇权制度理念的一种艺术化形式
“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P3
在比较深入的文化层面中,战国秦汉时确立的世界模式和宇宙模式乃是园林空间架构的基础
P5
蓬莱神话,昆仑神话
P9
从此,“海中建山“就成为了中国皇家园林中山水景观体系的特点,一直到明清任然如此。这种以自然或人工模拟的山水为骨架、以形态丰富多变的建筑等为附属景观的构景方式,也成了中国皇家园林,乃至其他主要类型园林的基本格局
P13
文人园林实际上也就是所有这些文人生活以及中国古代士人文化艺术得以产生的主要环境
文人园林所以能够具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还取决于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整个文化体系之中的关键地位
“天平式”的社会结构
“秤式平衡”的社会结构
P14
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之中“秤砣“的士大夫阶层必须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其内在质量要极大,其人格禀赋、道德精神等等必须嫩巩固集中体现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内圣“。二是士大夫阶层必须具有在”秤式结构“中实现大幅度双向调节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方式……”外王“
P15
文人园林突出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充分艺术化的居住环境,而且更是文人阶层借以维系、传承和彰显自己政治理念、社会抱负、人格追求等等精神价值的基本方式
隐逸文化一般具有两部分最主要的内容,其一是作为其主导思想的老庄哲学;其二,与老庄哲学宗旨相呼应的,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己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审美环境富于自然气息、远离权势尘嚣……文人园林因为它能够艺术地营造出摒弃尘嚣的自然山野气息也就成了千百年中隐逸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隐逸文化的哲学理念赖以存身的基础
P16
“今古风流,唯有宋代“——在唐宋直到明清历代士人文化的价值标准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那些名士都是隐逸文化和士人园林美学推崇的典范
P18
只有凭借文人园林的艺术氛围,才能保证文人阶层既入朝出仕、又能具有相对独立人格的地位
文人园林总是与文人阶层对于人格理想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P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阶层的道德完善和人格追求是一种社会意义十分突出的价值取向……客观上要求士大夫不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放弃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P42
中国古典园林的鲜明特点至少包括:
第一, 除了上章中提到的“具有园林意味的山水风景区”之外,中国古典园林一般都同时兼具居住、游赏、在其中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等等综合性的功能
第二,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的,是一种将丰富和谐之自然景观加以充分再现升华并融入深厚人文内涵的艺术境界
P48
中国古典园林所崇尚的“自然”,实际上是一种以高度艺术化设计和精审造园手法而再现、重塑自然景观,用中国古典园林学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人力至极,天工乃见”
这些景观要素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山、水、建筑、花木、园林小品
P108
景观美感的不间断性与景观美感的无穷更新性
P130
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园林空间结构与人们内在审美心理中空间结构的相互统一
P131
而在更高的哲学意义上,中国古典园林的“可游”还表现为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对于天地运行之和谐韵律的表现,表现为园居者心绪情怀的流动与天地运迈之韵律的感通契合
P134
通过园林所造就的有限和具体的艺术空间和景观,从而使人们的审美进入更为广大的境界;使人们的心性,自由和谐地融入宇宙的无限空间及其周行运迈的永恒过程
P158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间的关联:
其一,“文”在中国文化中地位的崇高性,决定了文华绮秀之美乃是文学、园林等众多艺术的共同标准
其二,文学创作过程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所汉纳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
其三,文学家对于文学境界的悉心揣摩和艺术表现,经常是与他们的园林审美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P196
古典园林与哲学之间具有密切关联的又一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特点所决定,中国人对于终极性哲学问题的认知,往往不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思辨而实现,相反常常是通过对于生活中习见器物和范畴认知的深化而实现的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