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每天在办公室折腾到半夜,回到家中,听着“山丘”,算是在自嘲中平复一下自己咬着牙的疲惫……人到中年,最大的差别就是那种莫名的危机感……年轻时没心没肺的天地皆不怕,天下这么大,哪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人到中年,各种担子挑着,天天忐忑不安,生怕哪天一个跟头就摔下去了……父母、丫头、徒弟、朋友,不知自己的承诺是否还能兑现……
……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姨妈宽英

中学同学的文章,淡淡的闽南海边的熟悉的味道……

姨妈宽英

进城

难得进城一趟,南京西路巷子里的小店,味道其实一般……在魔都,其实日料差别不大,食材的新鲜程度决定了一切……
As a countryman, enerything in the center is so funny…a tiny Japanese restaurant in the old house. But the taste is so so, it is impossible to get the freshest food materials in Shanghai…I need go back to Quanzhou









2017年7月28日星期五

222

今年上半年的文章居然都发在第二期……,第四篇绝对不会了……




梦想

当年研究生的时候,想出国旅行根本办不下来护照……要是那时候有这个条件,我一定周游世界以后再踏踏实实坐下来工作……

MD,还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


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

至少我不会让孩子住的比以前差


为人父母的职业道德:即便过不好前半生,也别毁掉了下一代

逻辑啊,逻辑,尤其对于一个马上就要重归母系社会的时代……
既然男人靠不住,女人当然要独立,否则分手的时候不是一脸SB像,就是祥林嫂……
既然女人要独立,那就肯定要挣钱,只不过你挣得的自己的零花钱还是婚房的房贷、家里的主要开销……
既然要成家,那自然要顾家,否则你成家干嘛……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独立赚钱顾家对男女双方都是一样的,只是经济独立性差的必然要多做家务,这是天经地义的,和性别无关……
老子脾气不好的时候,也在办公室骂那班不会主动做家务的男家属……房贷都还不起,还老爷一般,严重影响我业务骨干的战斗力……

减肥的秘诀

就是可以在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时候还可以安然入睡……

















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

我不能忘记你——林忆莲

又在等灰机,又在灰机上等,又在等起灰,又在……原定2135起灰,现在还没时间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新加坡熔铸共同价值观:“移民国家”的立国之本


李路曲,肖榕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5561-0796-4  2016年10月

P003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保留和弘扬着他们各自种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并从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中寻找着精神支柱,铸造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即使到建国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也没有完全褪去传统的乡土意识

P005
面对构建一个“新国家”的任务,新政府采取远离利益集团的策略,疏远包括工会和华校学生再捏的左翼利益集团

P006
1965年开始的政府建房计划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加坡人的居住结构,也使组屋成为灌输国家认同的场所

P007
1991年,新加坡政府经过国民反复讨论并经国会批准,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共同价值观”有五项基本内容:一、国家至上,社会为先(Nation Before Community and Society Above Self);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Family as the Basic Unit of Society);三、社会关怀、尊重个人(Community Support and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四、协商共识、避免冲突(Consensus, not Conflict);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Racial and Religious Harmony)

P006
从一定意义上说,印度人是英国人殖民新加坡的随从和伴侣,而马来人是被殖民的对象,华人则是来充当苦力的

P007
新加坡移民的主体是亚洲人,移民的目的是为了谋生,基本没有政治动因

P008
李光耀认为:“移民国家就有一个优点——他们的人民富有创造性的冒险精神”,“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历史短浅,树根子还未十分稳固,又是遇着暴风雨,难免会摇晃,因为大部分的移民都习惯于以一种是否有利可图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这点我们要承认”

P040
1964年马华种族大冲突

P049
新加坡的政策逐渐右调,企图建立一种具有超阶级的全民性的政治路线,体现为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和意识形态

P 071
199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个种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P080
政府一方面划定严格的界限,不允许宗教干预政治,另一方面提倡总价宽容,不仅要求各教之间和谐相处,而且要求他们不要与政府争夺权利

P093
1988年,“国家意识委员会”

P158
新加坡的基层管理组织主要有三个:人民协会、公民协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P179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按照全国种族人口的比例安排组屋区和新镇的不同种族人口的比例,以期实现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毗邻而居的新型社区

P228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发挥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双重作用


山丘——李宗盛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 誓死方休”……妈的,以前不信,以后也不信,老子就不信这辈子干不过这条烂命,妈的……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一颗滚石——赵传

坐在办公室,突然写不动了,发呆之中……猛然想起,这个月15日,是自己工作整整25年了……这一路磕磕碰碰的,时间过得真快……想当初,除了专业,啥都想尝试;申请到了南洋理工的博士,不想去,放弃了;想去非洲做义工,结果没有申请到……曾想,如果自己不是这么折腾,现在是不是很成功?……不过那也就是瞎想想而已,不折腾就不是老夫我了……人不能不信命,我就是这个折腾的命了……不知道还能折腾几年,赶紧,赶紧……写东西去

山丘——李宗盛

原来是最没想法的专业和学问,一直没啥想法,几度想彻底放弃,现在却觉得有点停不下来的节奏……人是会变的……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李宗盛

他说你不必挽留,爱是一个人的等候
等到房顶开出了花,这里就是天下
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

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ひとり上手 (习惯孤独)——中島みゆき (中岛美雪)

外甥女来上海实习快一个月,都要结束了,我这当舅舅的才请她吃顿饭……胡扯八道一顿饭,发现我还是可以理解90后的思维的……小朋友说,现在的男娃一眼看过去80%,不90%都看不上眼,一点不man,比女孩子还扭捏……真是我家的娃,舅舅挺你……我看得上的男娃也不多啊……

2017年7月16日星期日

无书可看

全因航班的常态延误所赐,三天的出差中,居然把所带的三本书都看完了,甚至于在回上海的航班上无书可看,只能看着灰机翅膀发呆……










爱情要有“义”作为基础

爱情要有“义”作为基础,太年轻往往没有责任感……这话要慢慢说给丫头听

柏杨致女儿家书:在眼泪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刚强

2017年7月15日星期六

李光耀执政方略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北京: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14699-7  2015年3月

P6
大规模建造组屋出售给人民,是基于要建立有产社会的理念。他一路来都强调,住屋是老百姓最大的财产,如果人人拥有自己的住屋,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捍卫这个国家

P8
政府通过强制性的土地征用政策,清除贫民窟

P11
公积金和居者有其屋计划确保了政治稳定

P29
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两个投资策略不同的机构,前者进行可承担较高风险的投资,后者则进行稳扎稳打的投资,以争取稳定的报酬

P34
温斯敏博士当时主张必须给予工人能反映他们市场价值的薪金才能淘汰劳工密集的工业,促进新加坡转型到资本与技术密集的经济,提高员工和公司的生产力和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率

P55
如果有朝一日人才外流,最有才智和最能干的人都跑到国外去,是因为我们实行极尽取宠大众的政策,主张向那些能干和成功的专业人士征收重税或向他们榨取,以津贴那些没有什么才干、受教育较低和工资较低的人,那么新加坡就会崩溃,而受苦的将是无法移居的工人大众和他们的家人

P70
“法律先于秩序”……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只有在秩序已经确立,条规能够实行的时候,才有可能依照预先确定的法律条规,制定国民与国民之间、以及国民与国家质检的人际关系原则

P99
总体概念规划在1971年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
我们设法保留新加坡独有的特色,使得新加坡人能够饮水思源
这些受保留的建筑承担着新加坡历史的记忆,都是新加坡人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可以加强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P114
让不同种族的人同住在组屋区里,甚至规定每一座组屋都要按一定的种族人口比例来分配,以避免形成代议种族聚居区



因为寂寞——李宗盛

和专业谈场恋爱……喜欢上一个专业不能自拔,如同爱上一个女子一般,心有执着却不敢相互承诺。你不敢承诺一定能学有所成,她不敢承诺一定会荣华富贵。在未来不确定性中的不弃与依偎,才是真爱……

2017年7月14日星期五

新加坡史


A History of Modern Singapore 1819-2005
康斯坦斯·玛丽·藤布尔 C. M. Turnbull
(译)欧阳敏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ISBN 978-7-5473-0925-4 2016年4月

P3
1965年,新加坡有些措手不及地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它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培养民族意识和确保未来的繁荣昌盛上。为了保证人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新加坡人集中关注于当下和未来,而忽视了其历史。因为这段历史源自西方的殖民统治,以及多种同样来自异文化的亚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但民族国家的建设,最终需要创建一种基于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坚实认同,这种发展历程与单纯的个人旨趣大不相同

P1
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当时的确面临着艰巨而紧迫的经济和防务方面的问题,它还需要从无到有地创造热门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归属感

P2
想要通过把历史追溯到这几个来源地,来塑造一个同意的民族国家,任何一种这样的尝试都可能带来风险,将这个城市国家变为“种族和社群冲突,以及那些作为新加坡的移民供给国的更为强大的国家施行干涉主义政策引起的无休止争斗的战场”,所以政府必须要“慎重选择在一个多文化社会中倡导何种对过去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辉煌的经济奇迹”,却渐渐勾起了人们对只关注当下的态度的忧虑

P3
积极的现代化政策恰恰对其想要加强的国家认同建设和国家团结构成了威胁。提倡以英文作为管理和教育语言带来了形成文化真空的风险。为了给新城镇建设和高楼大厦的兴建让路,乡村社区(Kampong)遭到全面破坏,城镇原有的邻里结构全面解体,这些都使旧日社区的凝聚力和生活方式的实体证据消失殆尽……“新亚洲人”一词流行起来。它描述的是理想的新加坡人的形象,它将把西方的现代性与从文化传统继承下来的“亚洲价值观”结合起来
1991年,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确立,其基本内容为下列“共享的价值观”:国家高于社群,社会高于个人,家庭式最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社群要扶助各个个体,寻求共识,避免冲突,寻求种族和宗教群体间的和谐

P8
莱佛士与发夸尔及约翰·克劳佛德一道,他奠定了新加坡的基础,引入了一种对新加坡的全新设想:自由贸易与法治的标杆,商业磁石,具有现代化的观念与启蒙开化的智识理念

P9
在英国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小政府和自由放任经济体制鼓励了各个社群发展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生活方式

P22
新加坡此后将选择一条没那么激情洋溢的道路,避谈意识形态,只强调实用主义的常识,关注提供安全保障、工作、住宅、学校和其他能让生活变得舒适的设施

P25
到底新加坡是会成为一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原型,或者这个“人工的”、“不自然的”和“意外的”国家将毁于人类的缺点和时间的流逝,渐渐褪色成残败的“东方威尼斯”,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P12
莱佛士所追求的并不是帮英国实现领土上的扩张,而是一种商业和道德融合的典范

P21
在英国政府任然对新加坡港口的未来没有把握之时,私人商贩们已经表明了他们对这个新港口的信心

P31
从一开始奠定了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的基础。在这个社会里,一个人赚多少钱比他的肤色更加重要了

P56
到1826年时,新加坡已取代巴达维亚,成为暹罗与马来半岛进行贸易的转运港,但这类贸易由以曼谷为大本营的暹罗及中国帆船主掌控

P57
新加坡的商业体系主要依赖欧洲资本与华人企业的结合

P67
乔治·庄戈德·哥里门(George Drumgold Coleman),爱尔兰建筑师……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帕拉丁风格的雅致私宅,为新加坡优雅、精致的殖民地建筑风格打下了基础……可以它们大多未能保留到21世纪

P76
而华人群体则倾向于自我组织,独立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

P80
新加坡的人口很多样化,而各个社群之间又自然而然地泾渭分明,这就让当局根本不需要刻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来瓦解他们的力量。

P111
新加坡是海峡殖民地的行政管理、商业和政策制定中心

P119
1877年华民护卫司署(Chinese Protectorate)成立……护卫司署的办公地并不奢华……然而它却标志着先前的自由放任政策被父权式管理和直接接触所取代

P132
1911年,贸易复苏,一战前的几年新加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
到了19世纪末,它已经成为亚洲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之一:人口中有四分之三是华人,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

P134
在19世纪最后25年中,新加坡是南亚地区的马来亚-穆斯林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印度尼西亚移民前往的主要地点,也是半岛和群岛贸易的中心

P139
参事局有建议权,能够把民间疾苦上达给当局,但它本身并没有决策权

P141
但那些接受了最良好的西方教育的群体,却恰恰是最想要保留自己的中华文化根源,也最希望看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群体

P147
1909年,清政府大力宣扬“同根同源”(jussanguinis)原则,称所有从父系算起有中国血统的人都属于中国的国民,而不管他们出生在哪里

P154
在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但主要仍以英国人为主导,华人为主体

P178
华语学校是新加坡培育中国民族主义情感的主要场所,而爱国的新加坡华侨还经常把自己的孩子送回中国接受中等教育,尤其是送往南京的暨南学堂

P180
1929年的《国籍法》再次重申了清朝末期确立的“同根同源”原则,把所有按父系追溯有中国血统的人都视为中国人,而不管他们或他们的祖辈已在海外生活了多少年

P209
除了被宣布为非法的马来亚共产党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新加坡没有政治党派

P210
新加坡仍然只是若干移民群体的混合体,这些人的文化、利益和忠诚的根源都扎在了异国……他们最终的愿望也是叶落归根,返回故土……“未来的某位历史学家会把海峡殖民地的今天视为他所经历的”黄金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治理的技艺交由训练有素的专家们负责,普通民众则得以不受政体阻碍,自由地追寻他们平凡的梦想

P248
这场战役是英式学院派与日式实干派对抗的一个案例。他们(日本人)并不是嗜血狂人,但却非常脚踏实地,又迫切求胜,因此显得咄咄逼人,而且行动非常非常迅速

P254
日本人占领这里之后,将新加坡改名为昭南(Syonan,意为“南方之光”)

P269
巧妙掌握最低限度反抗这条线的大师

P270
新加坡的经济于是演变为“日本的官方控制与华人的精明算计和自我谋利的结合体”

P274
日本人认为:“在所有可资利用的宣传手段中,教育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而且它可以根据所宣传政策的特点,任意设计和改变”

P285
昭南资政委员会……事实上它并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只是单纯地接受指令,而这些指令主要就是要他们支持日本作战

P286
新加坡出现的唯一比较重要的民族主义运动,是当地印度裔支持印度独立的行动

P293
新加坡人如释重负,是真心诚意地欢迎英国政权的回归,因为这个政权是善意的,他的不足之处是因为各种疏漏才犯下的错误……旧日那种对英国保护能力的无条件信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P298
在历史上,它(新加坡)与马来半岛之间的关系中一直充满着嫉妒和不信任情绪,而它作为自由港的地位,作为帝国战略要地的价值,以及作为一个人口主要为华人的城市,这些都与半岛的情况不相协调

P309
战争削弱了殖民地当局,却没有创造一种足够积极有力的民族主义势力来取代它,这一地区也缺乏能迅速对英国提出的改变作出回应的政治组织

P312
英国人最后还是采纳了马来领袖们的建议,认为各个族群之间的差异太显著,没有办法在这个地区马上建立一个各族群平等的自治国家,而应该如巫统所建议的,要让移民逐步同化并融入一个马来国家,这个国家将在英国的指导下慢慢实现独立

P3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们开始要求官方更积极地提供社会服务,改善国内和殖民地的生活条件,这使得欧洲各国关于政府角色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P322
1948年……进步党建议成立住房信托局,这成了日后的建屋发展局的先声

P355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作出结论称,要创建一个多种族的和谐的新加坡,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破教育体系之间的隔离,鼓励不同种族的年轻人融合在一起

P366
人民行动党的所有领导人都是实干家,他们也吸引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经济学家、银行家、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P370
根据1958年起草的一项总体规划,女王镇卫星城建立,成为重新安置人口的第一次尝试

P376
1961年11月,各方均表示同意,新加坡将成为一个特别邦,比提议建立的联邦中其他几方拥有更大的自治权,但新加坡的公民不会自动成为马来西亚的公民,因为马来亚联邦对移民群体获得公民身份的规定更加严格。新加坡在联邦政府中所拥有的代表的比例,也会小于按其人口算出的比例,但能够保留原有的邦政府

P384
威斯敏斯特选举体系

P403
社群主义的压力引发了1964年的种族骚乱

P406
人民行动党领导人精心培育出了独立的民族国家意识

P407
国家将不会保护效率低下的本土工业企业

P410
国家的凝聚力建基于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世俗社会……新加坡官方的政策是,并不试图掩盖族群间的差异,而是赞颂文化多元带来的丰富性,但有尝试着在这之上创生一种专属于新加坡人的认同感和特定的价值观……“如果我们现在这一代人能在接下来的30年里坚定不移地执行这项政策,那么我们就将成功地创造出独特的新加坡人。他是这样的一种人:从四种伟大的文明源泉中汲取营养,但有不完全归属于这四种中的任何一种

P424
在其执政的前九年里,人民行动党政府把近三分之一的预算都投在了教育上
更多受中等教育的学生转到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就读,而在大学教育层面,强调的重点转向培养工程师、科学家和商业经理人

P426
政治家和教育界的领袖人物都强调,学习英语对参与现代化和商贸活动确有必要,但学习自己的母语则能塑造人的基本价值观,如果没有这种价值基础,新加坡人就“完全没有文化归属,陷入迷失状态“

P428
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组成新加坡国立大学

P429
1966年通过了一项《土地征收法》
第一个新城镇,女王镇
第二个,大巴窑

P430
1964年,居者有其屋

P431
1986年,市区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设计了六个保留区,旨在重现牛车水、甘榜格南和小印度昔日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景象,同时也可以保留殖民地时代给新加坡留下的部分遗产,甚至连易装癖者们经常出没的布吉街也得到了重建

P435
在刚独立的那些年里,新加坡人似乎一点都不关注人民行动党越来越大权在握的局面。他们积极响应各种脚踏实地的建设计划,积极废除各种阻碍经济发展的旧习俗,但他们却把主动权留给了政治家们,乐于让这些精力充沛、专注而果敢的领导人来引领自己

P436
倾向于实施“有指导的“民主

P444
但他们却发现,想要激励新一代人积极应对危机变得愈加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人已经产生了依赖心理,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领导人会找到解决之道的
家长制资本主义(paternal capitalism)

P453
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人以儒家的观点看待自身,把自己看作是慈爱的统治者:对人民来说亦父亦师,建立起明智的政府,行善政

P456
政府开始考虑任命一批“理智的政治反对派“

P471
政府还采取了谨慎的措施,逐步在国会中创建“反对派“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P474
“新加坡的问题是,如何一方面实现现代都市化,但又不会变得找不到根基……我们的问题是要留住我们的根,保留我们的文化认同”
国家原则最终获得通过,它基于五项共享的价值观:国家高于社群,社会高于个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群要支持并尊重个人;求同存异;维护种族和宗教和谐

P480
总体而言,新加坡人寻求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却对亲自投身政治缺乏兴趣

P498
在他(吴作栋)的指导下,这个共和国变得非常像一个商业上经营得非常成功的公司

P501
新加坡社会虽然生机勃勃,发展态势良好,却有些物质主义,不太充满关怀和温暖

P504
它符合新加坡人强调实用性的特点,而且是从其继承的亚洲和殖民传统中自然演化而来的。选民们以及当地媒体都拥有共同的特征,即亚洲人对对抗性或竞争性政治的厌恶,他们也都愿意接受对权威的强调,而且,只要政治领导人们能够治理有方,能为民众谋福利,他们就愿意表示尊重和支持

P506
威斯敏斯特模式中对“忠诚反对派”的界定是,即使他抨击执政党的政策,还试图取而代之自己上台,但只要它支持更大的国家利益便可。但人民行动党并不接受这种定义

P509
不仅国家组织体系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且大多数公民购买力住房成为业主,还持有新加坡的国债,于是维持现有政权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就与他们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

P511
新加坡仍然是一个充满着悖论的地方:儒家学说与亚当·斯密理论的奇异混合体;一个实行权威主义的宪政民主体;崇尚精英主义,强调个人成就与自强自立,但这又因强调个人对社会及家庭富有责任而得到中和;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一个在全球举足轻重的竞逐者,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与发展,但又试图保持传统的价值观






亚细亚的孤儿——罗大佑

高中的时候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大学的时候明白了他在说什么,人到中年更多的是明白之中的无奈……没有死的勇气,就不要出来混了……

刘晓波,走了

重归自由

全篇没说到核心问题,国人总把爱情、婚姻、生育、年龄混为一谈,其实如果再加上友情和性别,其实是有很多种有意思组合的……如果非要把某几项作为强制条件,比如婚姻必须是异性之间、到年龄就要成家、成家就要生娃……庸人自扰,世界因此而混乱……

越来越多女人离婚后,都选择不再二婚,理由震惊!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李光耀
南京:译林出版社  ISBN 78-7-5447-4182-8   2016年12月

P017
我对华校生世界的认识。他们个个生龙活虎,是理想主义者,不自私,准备为更美好的社会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完全献身于革命事业,一心只想推翻殖民地政府,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新世界

P018
对移民社群,殖民政府一向任由它自生自灭,华人因此筹款建自己的学校。他们自给自足,使用中国出版的教科书,聘用来自中国的教师……生活上,他们在华语的机构……找事做。文化上,他们生活在另一个天地里。他们可说与其他族群,甚至和讲英语的华族人没有太多的来往

P20
推行双语和三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培养一种以新加坡为中心的意识和共同效忠马来亚的精神

P023
1959年新加坡自治……为了让人民做马来亚人,我必须把新加坡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民结合为单一国家的公民

P027
新加坡公民的效忠对象,必须是新加坡,而不是英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或印度

P029
我们绝不任由种族、语言和宗教议题来主宰政治,因为这样必会带来灾难

P051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的第一所华文大学,它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它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
不幸,新加坡却有了一所全讲华语、为团结华人、大力宣扬华族文化的大学。这所大学还把东南亚各国的华校生集中起来,这所华文大学的存在,正与新加坡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的生机有了抵触

P098
到了80年代……我开始缅怀传统华校向学生灌输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修身美德和治国之纲的教育

P139
20世纪在即将进入90年代的时刻,新加坡学校已经全面采用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的国民型教育模式。我为学生一方面能全面掌握谋求生存、温饱、发展的英语感到安慰,另一方面却也担心人民如果因此对自己的文化物质,新加坡将沦落成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性的民族。我们一旦失去感情上和文化上的稳定因素,不再成为一个充满自豪的独特社会,而成为一个脱离亚洲人背景的“伪西方社会”,那么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P204
我们已成为中式规制的一个变种,并在这个规制里融入了西方的效率

P218
虽然是贯穿数十年的国策,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内涵却一直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调整,对语文角色的选择、两种语文的定位以及各自承担的教育功能和社会目标,也根据不同的时期需要而进行调整


东航

这一阵子,东航是跟我耗上了,只要是东航的航班就铁定晚点,又是熬夜开车……不过,过了原子城后,天上的云、月亮、星星是如此清晰和接近,绝对是城里看不到的……也算是值了……







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

飞——李宗盛

不是在离开机场的路上,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为毛东航休息室的面的浇头就和浦东差了那么多呢?为毛?为毛?

杨振宁

说了半天,不如鲁迅的《伤逝》说的明白……当柴米油盐这些俗事让你头大不已的时候,谁都是俗人……不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时候,谁都可以有点情怀……男人的现实是要养家糊口,不能让女人受累;女人的现实是要保持独立,不能让男人太累……如果反过来,这个世界就要崩溃……

虎口脱险——老狼

终于扛不住了,只得收工回家睡觉……回到办公室,看着满桌子的文本、材料、书,听着各个项目的汇报,头大得立马想逃,逃回北方的草原,逃回南方的大海,逃回西部的崇山峻岭……

2017年7月9日星期日

深圳

好久没来深圳了,当年港大读书的时候,隔三差五过来腐败一下……今天的天格外的好,办事之余,见到了三位师兄,在他们的眼里,我还是那个小学五年级的娃……师兄还是亲的好,让我住到家里,吩咐说明早派车接你,然后钥匙也不给我,就走了……他居然就走了……想下楼干点坏事也全然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