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星期二

女权主义

这本书应该作为女权主义的基本教材,满都海应该是他们的标杆……所谓的男女平等就应该向满都海一样,九个月身孕还骑马统军打仗,而且还胜了……宗教、性别、地域、文化都不是自认为遭到歧视的理由,要改变别人的歧视,只有做的更好这一条路径而已












成吉思汗的女儿们


(美)杰克•魏泽福  Jack Weatherford
(译)黄中宪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57-13-5261-9  2010年9月

P33
蒙古人比较不像一个部落,反倒比较像是四处游移,谁也不服谁,享有共同语言和文化却经常彼此杀伐的一批氏族。

P35
让年轻的铁木真得出一条坚定不移的原则,终其一生,他只要处理加重女人的事物,一定奉行这条原则:绝不可拿女人换取牲畜或财物。

P72
汪古——沙陀——白鞑靼

P82
成吉思汗的女儿们在蒙古故土周边布下盾牌阵。他们统治汪古、畏兀儿、哈剌鲁、斡亦剌诸王国,从四方保护蒙古国,划出蒙古国的边界。把女儿当作盾牌安插在他的新国家周边之后,成吉思汗如今可无后顾之忧地从蒙古干草原出发,横扫天下

P86
点明了蒙古帝国的一个招牌特色:跨越民族畛域且往往兼容并蓄的文化混合

P87
阿剌海别乞塑造出一种强有力的蒙古式国际观。身为家族与蒙古族里第一个治理定居文明的成员,她发明了蒙古帝国后来依循的文化与组织模式。她的都城将陆续成为其他城市取法的原型,首先有窝阔台在蒙古打造的都城哈拉和林(Karakorum);再来是忽必烈在内蒙古打造的上都;最后则是忽必烈所打造的元朝都城汗八里(Khan Baliq,当时中国人称之为大都,即后来的北京),而且每一次取法,规模都更胜从前

P88
在成吉思汗一生事业中,他儿子们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有限,而且没什么进展,但他的女儿们的角色则随着她们心智的成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提升。

P93
蒙古人拥有了贸易体系,但他们对贸易一窍不通,因此放手给商人去经营。蒙古人打开所有贸易路线,使它们受统一制度、一贯政策的管辖,同时收割成果并享用奢侈品。蒙古人所作的不过是提供基础设施:安全的路线、密集的休息站、丰沛的井水、换乘的牲畜、快捷的驿递服务、稳定的货币、桥梁,以及不分国籍与宗教信仰、所有商人都享有通行权

P94
成吉思汗与他的女儿们在世期间,蒙古人所创立的事业与其说是一个帝国,不如说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性企业。在这个大企业里,每个儿子和女儿皆奉派管理一块生产特定商品的地区。他的女儿们经营一个世界性的金融组织,而且该组织所触及者,几乎个个都获益甚丰。透过成吉思汗女儿们统治而环环相扣的这些王国,蒙古人创立了一个以货物、资讯快速流动为基础,而且流动速度前所未见的新世界体系

P125
蒙哥汗继续指派某些女人为皇后,给予她们统治顺服地区的有限权力,确保她们没有独立行使的权力,亦不准其他人给女人权力

P173
牧民不能久居一地,什么事都不做。牧民每天都得选择要走的路,一再如此

P179
每个社会都有文化自大的现象,对自己带有一套虚妄不实的认知,在种种证据皆指出事实与认知正好相反的情况下,这套认知依旧自行其道

P234
前几代的干草原征服者偏爱攻城掠地,大张版图,满都海的策略与他们相反,她专挑战略要地攻占

P263
自此之后,蒙古境内所有政治职位,几乎都由孛儿只斤氏成员独占

P271
她格守蒙古人的劝世箴言,如果前面七次都打不赢,她会打赢第八次。满都海经历种种不幸、障碍、骇人遭遇,但都展现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活了下来。一如她未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任何男人掌控,她从未让自己的军队降伏于任何敌人,从未把自己的子民交给任何外族。上天未给她顺遂的人生,但套句蒙古人史书的话,上天允许她去打造‘自己选择的命运’



晚上不想睡,白天睡不醒……



2017年1月30日星期一

昨天,初二晚上,上海下起小雨,等红灯时,看到路边水果店的老板正忙着往水果箱上盖塑料布,他家儿子很懂事地帮他递压塑料布的木条……做家长真是很矛盾,辛辛苦苦工作就是希望小朋友不要再吃苦,可是孩子大了往往紧张的又是怕小朋友走上社会吃不了苦……《狐狸的故事》里那只老狐狸何尝不是一样的矛盾?



皮卡

其实,家用,还是觉得皮卡好使。这床再长一点就拉不回来了


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

2017年1月26日星期四

《华裔二代的心声:为了孩子,不要移民美国》

这种小孩子就是欠揍,父母压根不欠你。 其实国内还不一样?从一个文化地域到另外一个文化地域,必然会有这种不合群的感觉。记得小学一年级从郑州转学到上海,我的班主任一定要我给同学描述插秧机是啥样子……拜托,郑州是省会,我们家在一机部的直属研究所,更何况河南那时不种水稻……后来去了泉州,整个班级包括老师,只有我一个不是本地人,不会讲闽南话,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他们的班长,他们成为我的兄弟……好吧,我现在还是泉州上海同乡会里那个不会讲闽南话的理事……其实,“歧视”哪里都会有,上只脚还看不起下只脚,江南还看不起江北……不要在乎别人是否歧视你,做好自己最重要,自己做不好,还要怪父母,属于欠揍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对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关注


宁欣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5907-7  2009年11月

P1
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

P5
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三是精神空间
由唐入宋,城市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都市空间的扩展。……空间的扩展至少具有三维(向)性:一是外延的扩展;二是城内封闭式的坊市制度的突破;三是立体空间的扩展

P7
尤其是唐长安城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公共性的特点,具有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等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在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城市社会变迁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P8
中古时期城市面貌变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形成的消费市场高度繁荣

P20
在三重城区中,唐宋城市变化最显著的是坊市区,变化的关键即坊市制度逐渐被突破

P21
(唐)洛阳城虽然仍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但因水陆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式的格局,与长安相比,居民活动空间、交往空间和交易空间都更具有开放性,再加上大部分时间皇帝和中央机构都在长安,洛阳城内官民商的社会氛围更宽松,受到的约束明显小于长安,自由度明显大于长安

P23
(北宋)开封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与唐长安和洛阳已有不同:
一是城市布局重心的变化
二是城市活动平面空间的扩展
三是原封闭式的坊市结构被彻底突破
四是立体空间的发展
五是混合区域的形成

P24
(南宋)临安城是平面空间已经突破了城墙的界限,城市外城空间的 利用率已经突破了平面布局的局限

P25
通过对以上长安、洛阳、开封和临安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唐宋时期(包括五代),都城的有形变化是明显的,变化有这样三个趋势:一是都城及其周边区域构成首都圈……二是三重城格局在配置上由以中央大街(朱雀街)为轴心线重心北靠形变为——重心以中心圈为核心四方扩散型……三是内城与外城的功能分区逐渐模糊

P25
唐宋都城张力和弹性变化表现为:一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变化,使城市的吸纳力、弹性增强……二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辐射力增强,以城市为枢纽的城乡人与物的交流频率加快,数量增加,波及区域更广,使城市发展更有弹性

P27
在都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隋唐的坊市制转换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巷)制,也可以看作是都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调整,是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适应城区的吸纳力逐渐增大趋势的重要措施

P32
常驻人口中,从事工商业服务业者比例加大;人口结构中,外来人口比例逐渐增加,流动人口比例逐渐增加,以城为中心从事各类供应及服务性经营的城外居民比例增加

P54
城关一带往往成为外来流动人口的重要活动和聚集区,也是城内外交汇沟通之处……以城关为中心逐渐形成城关区,城关区所具有的经济功能的增强,对以都城为首的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P65
北宋东京外城城关与唐朝长安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一是形成规模较大的以批发为主的行市……二是由城关向外延伸的大道,已不仅仅具有交通功能……相邻城关区之间已有连成片的趋势

P77
唐长安的街,有几种不同的指向:一是指城坊之间及城坊内主要通行道路……二是具有宫廷广场性质、位于宫城与皇城之间承天门外的横街……三是城内以主要街道为界限外郭城的区域划分,即街区

P211
宫市


P245
(唐)向长安输送物资最为重要的几条如下:
1)长安至洛阳并通过运河联系山东、江淮的水上运输路线,这是唐代长安最主要的物资供应线路
2)商山路,即以长安为起点,出通化门、经渭桥、灞桥,抵蓝田,然后直通到汉水商州一线
3)今天的四川地区在唐代也是供应长安物资的一个重要基地
4)长安至太原的驿路

P250
正仓,转运仓,太仓,常平(义)仓,义仓

P281
唐中后期的长安官方物流具有了以下特点:
第一, 政府组织的物流调节能力得到加强,在开元天宝时期基本能够满足长安的需要;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战争影响和税收财政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其体制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商流因素的增加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 长安城内的官民交易较前期发达,促进了长安城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活跃,是唐中后期长安城经济、精神文化生活变化,城市面貌发生改变的一种重要因素


P284
唐长安市场上活动的商人当有两类:坐商,行商

P306
牙人



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明代卫所政区研究


李新峰
北京大学  ISBN 978-7-301-27042-4   2016年2月

P11
明代东南沿海地区的卫所,或寄治大城,或与州县分立城池,甚至州县在卫所城中,形态各异

P15
沿海卫所只是“空降”到州县境内村落之间的军事组织

P16
轴线田地与卫所屯田,官方归属权泾渭分明,但州县民人可以承重屯地,卫所军余也可购买州县官民田地

P19
沿海卫所的刑名权力与内地卫所无异,无法干预民人词讼

P21
这种城外田地“寸土皆民”的状况,应是明代沿海卫所的常态

P27
沿海卫所城池及各处设施占用的州县田地,若仅属全占而田地仍在,则仍归州县。若卫所建城盖屋占用田地,则从州县原额中除豁,土地改归卫所支配,但这已不再是田地

P30
卫所城池周边被卫所使用的土地,无论是已从州县豁除的草场,还是原属滩涂荒地,本不在州县起科范围内者,只要新垦田地或有所出产,仍属民政系统

P49
巡检司与卫所防区参差摆列,实为明朝本意

P51
若卫所不紧邻海岸,巡检司往往承担一线防务

P53
沿海卫所与州县的巡检司分区承担防务,东南沿海的巡防区域主要是由沿海州县的巡检司防区构成,沿海卫所的日常防区范围较小,与府州县乃至巡检司防区参差错杂,远未形成另一套涵盖海岸地带的区划系统

P56
沿海卫所中没有任何一个屯田集中于卫所城周的案例

P61
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将卫所分为政区和公署两类,卫所只在边疆无轴线处才作为实土行政单位,有州县则无实土卫所,这应当体现了明代的基本观念。治土尚文,守土尚武……边地卫所行使全面行政管理,实属因无州县系统的确呈并列态势,但从疆土管理的基本原则来看,明代卫所是州县的补充辅助系统,而非具备与州县同等“普适性”的行政区划系统

P63
明代内地遍设州县,边疆广设实土卫所,州县与实土卫所各以城市为中心,分境划土,构成军、民两大政区系统

P84
同城实土卫所的总辖区,存在平等分享和主客共享两种情况,介于彻底混杂和明确分区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卫所是否有明确的政区,对明人而言,或许不是一个紧要问题

P94
学界对明代军民卫所大体形成了基本共识:军民兼统,主要分布在西南边地,实土政区单位……足以证明军民卫所的设置适用于各种少数民族分布地区

P120
陇南军民卫所的情况,仍然进一步体现出明代军民卫所的特征:第一,它们的机构名称含“民”字,一般是因为统辖土官部众,而非因为统辖编户齐民。第二,拥有“军民”之所的卫所,往往受到民政系统的干预,其名称中的“民”,在意味着卫所拥有更广泛的行政管理疆域同时,也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实土卫所要狭小的行政管理权限

P121
无论分布在州县境内的卫所单位,还是分布在卫所境内的里甲,皆名义上所属卫所,实际上深受州县制约

P202
明代的都司卫所系统,是司府州县系统的辅助政区系统

P203
明代都司卫所系统的建置沿革,遵循相对简单一致的原则,并非混乱记载和表面现象体现的那样杂乱无章

P208
明代的级别、职权、涵盖疆域,皆于布政使司、府、县属同类性质,因视为单独一级行政区划……州管理属县的职权,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淡化,至清代遂出现直隶州与散州的性质区别:直隶州在州治设县,不再理实土事务,俨然一个规模稍小的府;散州只理实土,不再统县,除行政级别外,与县无异

P209
将分为屬州与直隶州的州视为单独一级区划,揭示了明代区划制度的两个事实:中央政府与县之间的中间层级,有布政使司、府、州三级,而非二级;上级单位并非平行管理下一级单位,而是第一级单位尽量直接管理核心区域的第三级单位、委托第二级单位管理周边区域

P212
明代的州既领实土,又辖属县,符合更加严整的越级管理原则,是蒙元政权植入汉地区划的直隶/分管理念,被明朝承袭和规范乃至强化的结果。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狗拿耗子

原来在有家猫以前,狗拿耗子是本职工作……



郪江东汉崖墓

学古建的绝对应该来郪江东汉崖墓研学……



 












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