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星期五

南诏史


梁晓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3360-6 2013年10月

P19
五尺道,南夷道,夜郎道

P21
西夷道,灵关道,牦牛道

P25
滇国的疆域范围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到了东汉中期,滇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存在了

P26
汉武帝开西南夷时的夜郎,境内是个以夷濮为主要统治对象的王国

P27
实际上有的学者认为夜郎国为布依族先民之濮建立的
《华阳国志》中《南中志》“夜郎郡,故夜郎国也……夜郎县,郡治”

P111
盛逻皮则开了南诏两都制的先河……“寻阁劝以善阐(今昆明)为东京,太和(今大理)为西京”

P149
南诏正式立号建国,国号大蒙

P159
南诏疆域

P172
由南而北为龙尾关、太和城、阳苴咩城,由北而南为龙首关、大厘城、阳苴咩城

P226
南诏对成都的掠夺

P290
白族的形成,与南诏的统治政策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

P297
南诏的情况与六朝极其相似,政治上实行的都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贵族统治

P299
南诏国家基本上就是一个部落大联盟

P309
在南诏,即便是贵族政治形成以后,由于均田制的作用,南诏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都不突出

P357
云南大学的历史学者们则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南诏社会是由一种社会制度不明晰、不确定的社会(包括包含有奴隶制因素),逐渐过渡到了封建领主制社会

P365
南诏社会是兵农合一的社会,但是南诏社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社会

P367
南诏社会是由原始社会的残余——公社制的自然村社与部落为基础组成的农业社会

P397
诺邓井

P408
龙河城遗址(位于今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银子山),即南诏时期龙河遇川中的普么部治龙河城遗址,式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座有明确历史记录的南诏部(即县)一级治所城市遗址

P413
元朝的时候,对云南地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对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的遗物,还没有排斥的心理……明朝建立,朱氏及家奴们怀着极度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心理来处理民族关系,对南诏大理等地方民族建立的政权,怀有一种恐惧且厌恶的心理,毁图册、焚典籍……

P430
盐币

P439
古代彝族社会中,流行幼子承业制

P441
连名制成为了王位继承权的一部分,在王室中,只有长子有权享受此传统。而在没有王位继承权的王族近支中,此一民族传统并没有改变,父子连名制得到了彻底地贯彻

P459
这是一种体现游牧与农耕混合一体的体制,又是一种纯粹的军政合一的组织制度

P478
南诏所继承的,正是隋唐实行的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

P484
南诏的军队为四四编制

P534
剑川石钟山

P557
南诏的第一个都城,位于巍山的巄山于(wu)图山城
第二个都城,太和城
第三个都城,阳苴咩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