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0,芦山芦阳镇,芦山县人民政府第六会议室,龙门震中广场竞赛方案评选。
1400,芦山芦阳镇,芦山县人民政府319,芦山县城市主题广场方案审议。
这次龙门震中广场设计竞赛一共收到了19家单位的20个方案。看了半天,几乎所有的方案都过于强调原有的轴线(一条做的极为丑陋的镇上的商业街,所有的店铺都是一样的,沿着马路一层皮,出去就是农田),大部分都还是沿用了512的手法,过多的强调悲情。送设计手法上而言,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没有考虑到这是一个乡,还是农村,过多的应用了城市的设计语言,使得这个广场和周边的田园没有任何关系。我不是很喜欢。个人认为,420地震伤亡不比512,没有必要搞太多煽情的东西,这个广场更多的是一个纪念地,是一个仍然可以每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搞“七里夺标”民俗节事活动的多功能的广场。原来的这条轴线是只能往前看,不能往后看的,往后看就是乱糟糟一个农贸市场。不过万幸的是有个11号方案,他注意到了这点,一是打破了原来那个半圆形广场的形制,整个场地按照功能分成了两个部分;二是利用了原来山坡上两个亭子和自然田园风光时间的关系,拉了一条斜向的轴线,将视线引导到了田园风光。这个方案虽然设计功力还很稚嫩,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处理好,但是大的逻辑关系和空间格局控制的不错。如果不是这个方案,我还真不知道选择什么了。结果,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都是选择了这个11号方案。
下午,站到现场,充分感觉到了早上想法的正确性,其实原来山坡上的两个亭子所产生的轴线就是对着远处的青龙寺和远山的豁口,这根轴线是对田园风光的最好诠释。
山上的豌豆花
没有想到的是龙门乡居然还有一个国宝单位,青龙寺,说是元代的寺庙。刚开始还没有觉得有啥特殊的,转了一圈,突然发现其斗拱非常有意思,从正面到后面,是顺着简化的,其屋檐前为斗拱,后为穿斗,沿着墙依次简化,最后就是成了简单的穿斗结构。进到大殿,由于时间紧,对于屋架没有仔细研究,但是隐隐感觉到这是一个抬梁与穿斗共同构成的一个屋架,应该非常有意思。自己算是古建筑看的也多了,第一次看到这种杂拌的做法。都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如此下去,估计还有建的随意的不亚于贵州山中的房子。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再过来好好看看这个建筑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元代,青龙寺,正面看,看不出任何意外
前面斗拱的做法还算是标准
可到了后面就简化成了穿斗式的做法,简洁而硬朗
檐下出挑,从前往后依次简化
第二进
第三进
第四进
内部屋架,介于抬梁和穿斗之间的混合做法
内部屋架,介于抬梁和穿斗之间的混合做法
内部屋架,介于抬梁和穿斗之间的混合做法
刚念叨完青龙寺的杂,出来就看到新盖的木结构民居的杂,这真是中西合璧了
龙门乡曾是红四方面军的驻地,这里保留完好的还有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的司令部旧址,居然只是一个省保单位。其实何必,历史就是历史,关键是看这处东西对历史而言是不是重要,不是以胜利者的眼光来认为选择自己所喜好之物。习水土城博古的住处,也是一样的问题,那么好的,相当有代表性的房子,居然是刚评上省保,以前一直都是县保。以意识形态的偏好来选择历史的重要性,这才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毛病。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没有啥好争的,历史资料应该是中性的,解读就随人了。估计在中国,研究近现代史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屋前的桢楠树
说是树根处,有一股常年不断的清泉
咋看还不错,细看总觉得不对劲的披檐
这个角度看垂花,横竖都是让你觉得这是个问题
这个角度看木作,简直就是埋汰人啊,哪里是木结构啊,分明是钢结构才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