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历史学是什么


葛剑雄 周筱赟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25899-6  20169

P006
大史,小史,内使,外史

P007
“历”和“史”原本应该是两个系统,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责
开始,记天象的历官和记事的使馆在人员上并没有严格的分工,往往就是同一个人

P009
“历史”这个词也是来自日语

P010
许多神话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由于先民几乎都收到过洪水的威胁,所以在不少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有大洪水的故事流传下来

P017
符号尽管形式简单,却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而图画可以相当复杂,但基本上是直观的
图画也有其先天的缺点: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用图画方式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其次,图画只能表现具体实在的形象,简单的图画更是如此,一些抽象的含义……

P019
图画抽象化的另一种发展方向形成了地图

P036
因为书写困难,所以古人对文字力求简约,几乎到了字字计较的程度,逐渐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

P038
到西汉初年征求遗书,有的儒家经典已找不到原书,只能靠老学者凭记忆重新记录整理出来

P040
魏晋时期,由于官方严禁在幕前立碑,埋入墓室的墓志铭渐兴

P048
遗迹和遗物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本身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据
遗迹和遗物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能够保存到今天的遗迹和遗物绝对不可能使全部,也非原貌,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很小的片段,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往往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次,遗迹遗址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人,只有物,它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

P049
如果离开了文献记载,完全依赖于遗迹和遗物,很多问题还是找不到答案,也无法据以复原比较完整的历史

P056
帝国主义虽然也进行文化侵略,但关注的还是现实的利益,并不强调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政治的一致性,反而多数倒是被侵略、被殖民者自作多情

P059
对遗址、遗物和文化特征,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人类的早期文化都有一定的共同性,特别是在地理环境相似的地区。但这种共同性并不意味着同源性,如果只是根据一些简单的特征就认定它们的源流关系,往往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P060
神话与历史事实在上古时代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当时人们的观察能力有限,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所以他们对往事的记忆从一开始就与事实不同,已经带有了神话色彩

P061
一般来说,文字发展得比较早、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都会比较缺乏成系统的神话
中国神话的一个突出特点,使常会和史实交织在一起,分辨不清哪是神话,哪是史实

P062
中国的神话,实际上原来有很多,也是比较系统的……而汉族的神话,在华夏族不断融合其他民族,行程汉族的过程中,个民族的神话也不断掺杂进来……这些神话经过汉族的文字记录、整理、尽量删除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将其纳入一个体系里,原始神话便从此消失了
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宗教过于发达,早起的真实历史就湮没在那些充满宗教色彩的神话中了

P067
民间故事和神话又有所不同,民间故事一般是指在非官方的途径产生和流传,在流传中有经过传播者的不断加工,经非正式的历史记载保存下来的内容,由于其民间性,我们称之为民间故事
如果一定要从历史事实,或者是记录历史的方法来谈民间故事和历史的关系,应该讲者两者是没有关系的

P069
当然有的内容是作品有意编造的,如家谱(族谱)中先祖的事迹,这类事迹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也可以有书面记录,甚至有比较早的书面记录……有两条发展线索了。一个在文人圈里流传,另一个在民间继续流传,发展到后来两者的差距会很大

P070
民间故事绝对不等于历史,不能因为它有文学价值或文化意义,就将它当作历史来看待

P72
历史是过去的事,但过去的事并不等于历史
历史不是一个纯客观的存在,而是人们对以往的一种记录和认识……我们所称的“历史”就应该和“现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离记录者、传播者和阅读者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所看到的并记录下来的事实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或者不一定就是事实的最主要方面

P074
历史离开现实要有一定的距离,除了上述时间上的距离,还要有空间上的距离

P083
再历史记录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进行歪曲、篡改的方法也层出不穷

P084
再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后人获取历史事实或数据可能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对分析、判断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P089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但并不排除历史与历史学中的人文因素),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P094
历史分为几个系列:
时间系列:通史、断代史、阶段史等
空间(地域)系列: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等
内容系列: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
人物系列:个人、血缘群体、地域群体、专门群体等
另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神话、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

P095
在时间范围上,从古到今全部包括在内的,可称为通史,记述一定时期的历史则是断代史或阶段史

P096
断代史以朝代为始终有不科学的地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历史上的变化并不完全是与朝代起讫相一致的

P097
阶段史和断代史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就阶段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按固定时间单位划分的,另一种是按历史发展过程划分的

P099
对于不同的历史考察对象,阶段就应该有所不同,不可能都按同一个标准划分

P101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时间概念是时代、阶段,空间概念姿势地域、区域

P103
综合史(总史)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特定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民族、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凡是曾经存在而又可能记载或复原的事实,都属于综合史的范围。
专门史是记载或复原特定地域某一方面的历史著作,与综合史相比只是内容范围上的区别
史学理论包括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史学史等,是对历史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有关的思想、理论、方法、流派、人物、著作、事件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汇编又两种,一种是编者仅仅收集、整理史料,按照一定的体例重加编排成书,另一种是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还加以编者的考证、评述……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说,资料汇编不是历史著作
年表可以列为工具书,它是历史的一种独特形式,即按照年代顺序将历史纪年、事件和人物编排成表格

P114
历史地图还能提供一些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使我们能够将历史事实放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去考察

P117
除了空间与时间两个要素外,历史的主体是生活在时空范围中的人,历史就是由过去所由生存过的人及其活动所构成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活动的存在形式
历史的人物序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的历史,另一类是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体的历史

P122
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属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或家族上层,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更难代表家族的底层、内部的实际

P124
拟制血亲关系

P133
所谓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间接地反映了历史的内容

P154
《春秋》在记录历史时遇到尊者、亲者、贤者,都应该采用“隐恶扬善”的曲笔,尽量多记有益的事情,不利的即使无法完全舍弃,也应该加以隐讳……另一方面,《春秋》将明善恶、寓褒贬作为历史的首要目的,对于同样的事件,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作者的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后世所谓的“春秋笔法”

P156
此后中国史学中不顾历史事实,随意地取舍、任意地拔高或贬低,甚至不惜篡改历史的种种不良习气,都是从《春秋》那里继承下来的恶习

P165
东汉以后,一方面专业的史官继续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文化的普及,除了天文历法仍为政府所垄断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已下逮于一般社会平民,故而私人修史大量涌现,史官的地位慢慢降低

P169
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实践,中国历史的泛政治化,就更加程式化、理论化,并形成一种固定的传统。此后,所有的史书都是一“资治”为中心,只能根据政治统治的实际需要来取舍史料、解释史料,按照统治者所认可的价值评判标准来撰写历史,历史的唯一作用就是为统治者总结经验、提供教训,历史学从此成为专制王权的附庸

P170
“古为今用”追求的是现今的实际效果,一旦历史学家将历史研究的目的局限于此,单纯为了“古为今用”而进行研究,那就非常危险了

P174
应该把历史研究和历史运用区分开来

P180
影射史学本身实际上是专制政治下,学术泛政治化后历史成为政治附庸的产物;或者是在政治高压下,不存在充分的言论自由,不得不掩盖自己的真实思想,才使用这种办法

P181
不依赖于制度的创新,而寄希望于抽象的个人道德,是极其危险的

P183
崇高的道德典范不具有普遍意义,一旦要用它来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人,只会造成更多的伪君子和两面派。只有依靠合理的制度,用人人都可能遵守的规范来制约,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P191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它们本身所反映的事实、揭示的规律、是客观的、中性的,没有所谓的“阶级性”,这与自然科学并无二致

P192
历史研究完全可以没有阶级性,而历史运用则必然离不开使用者的立场和利益

P195
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的辉煌,却是建立在华夏文化绝对优越的前提下的,华夏(汉族)只是居高临下地接纳异族文化,只是容许异族、异国人学习归化,而不是鼓励本族、本国人向别人学习,或者积极传播自己的文化

P197
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再世界的位置,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但又往往丧失了自信;陶醉于昔日的光荣,却不能正视今天的落后;满足于道义上的胜利,而不计较人力物力的损失;只重视文化取向(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而不考虑国家的实际利益

P206
现在对历史最糟糕的一种态度就是实用主义,为现行政策寻找历史依据,这是非常危险的

P216
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社会,从历史预测未来都有着很大优势。因为很多现象,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

P236
历史本身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无论我们今天是否还能了解,或者我们了解了以后是否愿意承认

P241
历史事实、历史规律本身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也没有任何国家、民族、信仰的差别

P242
历史哲学是对历史规律的集中、概括和升华,更应该建立在严格的、真实的基础之上。历史哲学虽然不能排除逻辑和思辨的方面,但一种正确的历史哲学观的确立、完善并得到承认,却离不开大量的实证
历史研究的运用及具体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第二是用于宣传教育,第三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

P246
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可以有所选择或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

P272
历史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研究层面、运用层面、哲学层面。历史哲学是最高的境界,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是最难的阶段

P273
史学研究者的任务是复原历史,而历史哲学家所做的则是从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