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

鳗鱼饭

首都人民是幸福的,作为基地在上海的东航,只有在飞北京的航班上才有如此像样的餐食,居然还是鳗鱼饭,票价便宜也就算了(和飞天津的票价相比),连吃的都如此不公平......人比人 气死人啊


想飞——费翔

终于回到上海,又该飞了……

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古代蒙古城市


(苏)C.B.吉谢列夫等
(译)孙危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ISBN 978-7-100-12472-0     2016年10月

P29
西勒西勒宫殿的暖房与沈阳故宫中的帝王卧室几乎完全相同

P47
从目前发现的图瓦地区的五座13-14世纪的城址来看,它们都没有防御性的设施——城墙,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不能称之为城市

P88
从德尧—杰列克城址所体现出的特点来看,它应该是蒙古时期最早的城市,时代为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在其早期阶段就形成了文明城市,包括这种城市文明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

P95
哈拉和林城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内建筑多位于南部,现存的城墙并不高,此外还发现了用于防御的沟壕

P97
哈拉和林城不仅是蒙古大汗的居住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P103
也证实了哈拉和林城的兴建时间要早于窝阔台修建万安宫的时间
在这段墙体上面仅仅是树立了一排栅栏,而在没有其他城防设施。毫无疑问,如此修筑城墙应看作蒙古帝国调整行政管理机构的一个表现

P104
一些建筑物的围墙具有海关的作用,同时也有包围大汗的金库的意味

P105
窝阔台时期能在哈拉和林大兴土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早些时候(可能是成吉思汗时期)他曾从汉地带回了大量工匠和各行各业的技师

P106
哈拉和林作为蒙古帝国中心的地位实在窝阔台时期确立起来的

P126
哈拉和林城在窝阔台统治时期之前就已存在了

P127
这座宫殿的结构、建筑式样、各种装饰以及屋顶上的瓦片都具有中式建筑的特点

P138
哈拉和林的这些壕沟、围墙以及木构篱笆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而且兼有警察和海关的作用。由此也就能证实13世纪30年代出使蒙古地区的中国使臣所言,他们提到,蒙古人修建的城市并没有城墙

P151
相比较而言,哈拉和林发现的元代钱币较少。这可能表明,蒙古人在占领了汗八里克即今天的北京后,哈拉和林就不再作为首都了,因此对其的关注度也就降低了

P173
各种武器的比例关系也证实了史料中所记载的,即蒙古军队中以轻骑兵为主,只有少量的重装士兵

P272
哈拉和林发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其中普通市民居住的房屋基本上是用土木作为构架,并用泥砖进行垒砌

P274
哈拉和林城内建筑物的墙体,如果是用砖块或粘土建造的,并掺有石灰石,那么墙上一般还有壁画

P275
就哈拉和林城内街区发现的这些瓦而言,它们与金代城市和寨堡所使用的瓦最为接近

P299
康堆宫殿的建筑风格很有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宫殿的四壁不像其他建筑为普遍的四边形,而是呈十字形。主厅的东西两侧略有收缩,南北墙还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这样两级台阶也随之形成了一定的弯度。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轻快且动感十足的深刻印象


虾坚强

航班延误中,喜见虾坚强一只……



2017年6月24日星期六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并不复杂,搞个太监当监军也就罢了,结果还妄想指挥千军万马,来个不世之功。王振他老人家在宫里是何等威风,结果武侠看多了,加上大家都怕打屁股,还真以为自己有两下子。热血沸腾到最后,在土木堡还不是被手下的将军一刀给砍了?当太监就好好当你的太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伺候好圣上,千万不要还想流芳百世,外行充内行,最后不但自己没了命,还害的主子做了阶下囚,把大明朝的脸丢的干干净净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

岂有此理

今天看到的一句最爽的微博……官僚老爷们操业务干部四十天娘,就不许业务干部操一天娘。真是岂有此理。 ​


终于回到上海了……


2017年6月22日星期四

Kery的三个宝贝

天生城工地下来,顺路去看了一下刚刚送到万州的Kery的三宝,五宝和七宝。三个小家伙还真不错,飞行似乎没啥影响……下次路过再来看你们,好在重庆的狗粮不辣












寻找天生城……

天生城得名于余玠的抗蒙山城体系,但是现在的发掘是清的遗存非常清晰,如果做展示利用,清代地层足够。但是作为天生城而言,似乎应该以宋为主。但是挖下去,发现宋代地层不够理想,清代地层已被清理,这又咋办?一旦要做展示利用,大家都有点犹豫了……挖与不挖,这是一个问题……










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

中国都市史


A History of Chinese Towns and Cities
(日)斯波义信
(译)布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3224-8/K·0983 2013年10月

P1
中国社会学者葛兰言(Paul-Marcel Granet)及费孝通等人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古代都市一直都与其腹地农村组成了不可脱节的对应关系而发展起来的

P5
韦伯(Max Weber)在1920年去世前所著书中提及的命题——“中国都市是官吏们居住的地方,没有自治。而中国农村中没有官吏,却有自治”

P2
在从宋代(960-1279)至清代(1636-1911)的都市发展史中,可以指出的一种潮流是:“市镇”(也称“镇市”)发展起来并得以普及,它们向县城一级的城市发出了挑战……在市镇丛生的这一变化过程中,作为“常数”的县城终于将其生命力支撑到了清末

P3
四千多年的中国都市史在世间上可以整齐地划分为二,前半部分为邑制都市时期,后半部分为县制都市时期

P6
古代传承中所说的“国”是指诸侯王中拥有大片居住城池的王的领地,中等以下的则只被称为“城”、“道”以及“乡”、“亭”
“国”和“国”以及“国”和“乡”、“亭”的关系还只是点和线的关系,而不是点和面(领土国家)的形式,城和城之间也不是由农村地带相连

P12
“郡”和“县”是为破除作为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封建”理念和机构而出现的官僚政治机器

P18
到六朝末期,开始用“邨”(村)这个新字称呼“聚”、“堡”、“寨”、“坞”、“庄”

P19
作为聚落的一种方式,“城”和“鄙”也就是城市和农村相对照的关系变得清晰起来,就是说,农村的“乡村”和都市的“坊郭”开始区别开来

P20
唐朝……,使秦、汉两朝所指向的官僚帝国获得重生,同时将官僚制度进行得非常彻底
唐朝……,一心追求中央集权的重生并倾尽全力完善其形式。无可争议的是:都城制、律令制、六部制、府州县制、地方行政村制、公道和驿站等等令后来从宋到清的王朝树为典范的制度是唐王朝的遗产

P21
“客商”是相对于“坐商”(定居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称呼,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因其财力和能力而出名
759年,开始有了“过税”(商品流通税)
780年开始在州府、县城征收“住税”(入市、交易税)
两者合称“商税”

P24
唐末、五代时期,草市中规模大的成为“镇”,并作为节度使们敛财的据点。“镇”和草市合在一起的“市镇”(镇市)在各地形成
中国国都都不在像以前的长安那样因防范的需要而选址于内陆,转而主要因交通、经济和补给的需要而很自然地被安置于交通方便的东部低地……从历史上看,将首都转移至低地并重视交通的选择是中国都市体系构成方式上的大变革

P25
从事工商业的批发商们分别按照行业和流通业各自组成了“行会”组织,这些组织自主规范会员的行为,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并利用祭祀和福利活动促进内部的团结

P37
都市中外来者和客商成为主导势力最早发生在宋代的先进地区,而其作为全国的现象出现则是在明后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和唐代之前的情况极为不同

P61
开封即使说不上与古典首都的规划相去甚远,也是官僚都市和经济都市的混合体,是典范和实用主义妥协的产物

P86
从县城到行政村再到县城的双向行政途径也是十分重要的统治过程,在相同的社会性及日常性官民交涉过程中,县城(经济方面几乎相当于地方都市水准)这样的行政性中心地体系在结构上与经济性中心地(地方都市、中心市场街、中间市场街和标准市场聚落)体系是相互交替的

P98
可称为中国都市生态特色的有两点:一是官绅区和工商区两个中心并存的结构;另一则是工商中心区的位置取决于和交通要道之间的关系

P101
这种同乡关系(乡帮)就成为在都市组建团体所须的最重要且具有普遍性的依托

P103
在同乡结合的过程中,官民双方相互利用是其独特之处。为识别同乡而冠以行政地名的习惯似乎也应称为中国特色

P159
在元初的1277年,管辖上海的华亭县被升格为松江府,而当时设市舶司的上海则初次改为县制

P174
台南是有无限趣味的中国都市:作为谈论都市在边地诞生、发展、变化并汉化的全部过程的事例;作为都市能够使人切身体验商业机构内情的极好事例;进一步讲,是今天能够真切展示移民所带来的多种多样信仰的极为珍贵的都市

P196
在自安史之乱(755)开始的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地方化”时期,中国的聚落、都市、商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可以清晰地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大分水岭。……到唐代为止的基本形式说到底可以还原为两分法,也就是都市(城堡)对农村(乡)的关系……镇以及村市普及的现象最早是在节度使时期出现并进而发展到全国的,在宋、元、明、清时期实现了密集发展,民国时期则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P219
将社会作为一个单元,尽力保持其一致性,利用其大型社会的优势严厉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这是明清王朝的政策,似乎也是儒教所主张的
作为进行比较之前的问题,在中国,自古就有都市就是城郭都市、“城”这样的中国式哲学,虽然其内容变得复杂,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中国人,“满意”的不仅是“城”一个词,在以儒教为支柱的国家理念中,还存在将这一概念维续在政治、文化方面进而一直给予加强的一种背景





2017年6月19日星期一

厚爱

我应该喝两瓶习酒再上飞机的,觉得有点对不住空姐的厚爱……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宋元明考古


秦大树
北京: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1657-0  2004年10月

P13
有两项早期阶段常出现的错误做法逐渐得到纠正和改变。一是在早期遗址的发掘中,忽视后段的遗存,甚至将宋元明时期的遗存当作扰层对待……二是在宋元明时期遗迹发掘中的挖宝思想,对待出土物丰富或装饰华美的墓葬较重视,发掘认真,报告较快,反之则不重视

P20
开封城的主要格局是后周时确立的,有三重城墙,成为唐以后都城的典型代表

P26
在礼制上,开封城是当时的最高等级,主体结构三重或四重城墙相套。这是后期都城和重镇的制度。一般地方的府、州城都用两重城墙,县治只用一重

P27
后期都城即地方上中心城市结构的一个最重要变化是封闭式的里坊制被彻底取代了。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街巷制,由此使城市景观大变

P28
开封城的另一大特点是自由的临街贸易突破了“市”的禁锢

P36
辽王朝先后建有五京,即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五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上京,式典型的带有契丹人统治特点的都城;第二类有中京,是辽中期仿中原城市营建的;第三类则有南、东、西京,原来就是汉城,辽将其立为都城只是为了对一定区域的政治控制,故在城市规划上并未做大的改造
四时纳钵

P37
上京城的布局发生了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太宗将皇城建筑由原来以东向为尊改为南向为尊

P38
辽上京由南北二城构成,北曰皇城,南为汉城

P44
辽上京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城制。这是辽所推行的“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统治政策的产物

P46
从考古勘探的情况看,辽中京的城郭是仿北宋东京开封城的,有三重城墙,即外城、内城和宫城

P48
中京某些地方仍保留了一些唐制的痕迹或曰自身特点。最重要的是还有带坊墙的里坊……这是上京两城制的延续,将外城南部辟为汉人区和城肆区,集中管理,体现了辽一贯的统治方式

P49
中京内城中只探出了少量的基址,说明城中并未营建很多固定的建筑。

P51
金上京由南北二城组成,从城市结构看与辽上京城的布局和功能十分接近,还带有金早期的一些特点

P53
根据文献记载,早期(金上京)的居民是“自在散居”,因此这种无规划带有女真早期社会制度的遗风。

P57
金中都的设计,有意使中轴线的最北端对着辽代的天宁寺塔……这种“对景”安排,在许多金代的大建筑群中都一再重复

P65
元大都的城市制度是对宋以来发生的城市变革的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莲川幕府

P70
元上都是一个按离宫设计的都城,具有很强的园囿性。城内的安排很自由,并不严格对称,也没有明确的中轴线,式古都的一个特例……这也说明在其初建时,还没有认识到城市作为经济、商业中心的作用,而只是当作堡垒和宫殿

P72
50年代中期,赵正之对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做了全面的研究,复原了街道系统和若干重要建制,注意了古城中的“印子”,提出了元、明、清三代北京中轴线未变的新论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P76
元代的宫城承金制,为前殿后阁的布局,前朝为大明殿,后寝为延春阁
这种纵街横巷式的街网布局从宋代开始兴起,逐渐代替了唐以前的坊制。元大都的街道是最整齐划一的,式我国后期城市的典型代表

P77
大都各种建筑的占地按等级都有一定的限制

P79
元大都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在荒地上起城,建立了都市的规范。它为三重城墙的重城式结构,继承了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

P89
北京城突出的特点是强化了宫城的位置,展开了纵深的布置,将五府六部布置于宫城之前。把为皇家服务的内官系统全部集中到皇城里来。宫、皇城成为北京的中心,使东西城之间的交通受到阻隔,但却更显示了皇帝的至尊

P107
徐苹芳先生将宋元明时期的地方城市遗址按城市的布局和街道系统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方形十字街式布局。这是一种唐代盛行的城市布局样式。其特点是规整,利于管理。城一般是正方形,没面开一个城门,以十字街沟通四门,把城里分四大块。
第二类,方形或长方形丁字街式布局。这类城一般南北稍长,但只在东、西、南三面开门,有一条东西向的横街连贯东西门,在南门内有一条纵向的大街。这样城内的主街是丁字形,一般在横街的背面建衙署、庙宇和学校等;横街以南纵街的两侧为居民、市场和工场
第三类,长方形纵街横巷式布局。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江南地区。一般衙署在中央或偏于一角。南北向有主干大街……南北主干大街之间由平行的东西向小巷(横巷)构成街道网。大街常与小河道平行,形成河、路并行的水陆交通网,很有地方特色
第四类,不规则城市。这种形状的地方城市多分布在南方丘陵和滨水地区,主要随地形的变化,城墙和街道都随着地形如河湖等弯曲转折,看上去没有规律,变化很随机

P112
界壕边堡是金朝为了防御北部、西部的部族,而后期则主要是为了防御蒙古族的袭扰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堑壕和堡寨。

P124
北宋皇陵分区的原因是由于按照宋皇室的堪舆观点,在某一地点已没有合适的坟穴,因此在大的陵区内另选合适的葬地而形成的

P126
北宋皇陵诸陵园大致相同,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皆由兆域、上宫、下宫、祔葬后陵和陪葬墓组成。

P131
宋陵地宫形制和结构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砖砌单室墓,约包括永安、永昌、永熙三陵及祔葬于三陵的后陵;第二阶段仍为单室墓,但改为石构,包括永定、永昭二陵及祔葬后陵;第三阶段的墓室分为上下两层,即在石砌墓室内及建造有石椁,包括永厚、永裕、永泰三陵及祔葬诸后陵
与唐陵石刻相比,宋陵石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宫廷仪仗

P 132
北宋皇陵的特点:
1. 与历代帝陵居高临下,背山面水相反,北宋皇陵皆葬于嵩山少室山之阴,北依伊洛河,面山背水
2. 按“五音姓利说”选择吉地,安排陵位,祔葬后陵和下宫……北宋皇陵在陵园布局上将帝陵下宫建于上宫的西北部,而且皇后陵、陪葬墓和寺院均位于帝陵的西北部。在同一陵区内,晚建的帝后陵都位于早建帝后陵的西北,由东南(丙地)向西北(壬地)依次排列
3. 帝后同茔合葬,皇后单独起陵
4. 设陵邑,建寺院。唐陵无陵邑,宋陵有一个陵邑,应是收到辽代奉陵邑的影响
5. 从总体上看,宋陵的规模远不如唐陵宏伟

P135
南宋陵是权殡,故建造比较简单,称为“攒宫”

P137
南宋陵从外观上看不出陵的样子,而与殿一样,完全是临时性的,准备将来归葬巩县祖陵

P144
以仿木结构砖室墓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结合其他墓类,也可看出中原北方地区宋墓从简到繁,从唐代那种颇具程式化的装饰向宋代世俗化方向发展的线索。大体可以将中原北方宋墓分为三期:第一期,北宋开国到仁宗天圣年以前(公元960-1-22年),发现的材料很少……第二期,仁宗天圣元年到哲宗元祐元年以前(公元1023-1085),开始在平民使用的小型砖墓中做出仿木斗栱……第三期,元祐元年到北宋末(公元1086-1127),仿木砖室墓大量出现,多角形墓和方形多角顶墓占了统治地位

P150
元代编定的《二十四孝》
中原北方的仿木结构砖室墓自从被平民广泛使用后,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随葬品极少……送人对其在阴界的实际用途已不在意,而只是追求生者对死者观念上的满足。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对习俗和观念的满足,以寄托对死者的追思

P158
南方地区宋墓最有特点的是普遍随葬各种俑类

P159
南方宋墓与北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墓室的营建。北方追求的是近似阳宅的华丽居室,而南方则强调的是坚固密封以保存遗体的尸宅

P178
契丹建国前后初创的贵族葬制,整体上有着浓厚的唐代风貌,局部表现的内容则与河北北部地区晚唐墓葬有密切的关联,但就整体设计思想而论又尊重了契丹民族特点,总的来说创新中雨借鉴

P198
金墓中有三类墓葬比较重要:第一类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汉人和契丹人风格的墓葬,尤其是有精美装饰的仿木构砖室墓……第二类是在金源内地地区发现的女真人墓葬,主要是金国建国后仍活动在金源地区的女真贵族和平民墓葬以及在朝中为官的一些女真人家族墓地……第三类是在东北和北京地区发现的土坑石椁墓

P207
金陵的葬制……首先,陵区的遗址或风水与宋代不同,也与唐陵、辽陵的依山为陵不同。金陵是建于深山之中,且选择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山谷。选址的标准式因为峰峦秀拔,林木森密……其次,陵区的安排没有总体规划,帝陵区、坤厚陵区和诸王兆域分开安排,各自在深山中选址。陵位的安排不讲堪舆术,也不讲昭穆,甚至不分辈分。第三,从出土文物可见……丰富多彩而富有生活气息

P208
金统治区内的墓葬大体有女真族风格的墓葬、辽墓风格的墓葬和宋墓风格的墓葬……大体可以把金墓分为四区:
1. 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一区)。此区北部即历史上所称的金源地区,南部为辽通制时契丹人聚居的北部地区。此区的墓葬大体有女真人风格、契丹人风格和汉人风格的三种墓葬
2. 河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地区(二区)。包括辽统治区的南区,即燕云地区和送欸的河北、山西东北部地区。
3. 河南、山东地区。这一区原是宋代的两京地区,这里基本看不出女真族的影响,完全是北宋制度的延续
4. 晋南、关中地区。这里自唐末以来逐渐成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金代正值全盛时期。这里的金墓比其他地区在墓葬的营建和装饰方面表现得异常繁缛而华丽

P217
以金全境墓葬的总体情况分,大体上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 金开国到正隆年以前(1115-1160)。这一期在原北宋和辽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墓葬基本保持了北宋与辽的风格
第二期, 世宗大定年以后到卫绍王之前(1161-1208)。此期是金代的全盛时期,金墓的特征形成
第三期, 大案元年到金亡(1209-1234)。此期是金王朝从极盛期走向衰亡的时期……女真人墓葬中未见木椁墓或石椁墓,而主要是砖石或石室墓,完成了“有椁木”向“墓室墓”的转化

P220
对金墓的总结:
1. 女真族的南侵过程是一个短暂的利用强权和武力征服的过程,但女真人给上述地区带来的额文化冲击是十分微弱的
2. 真正具有女真族文化风格的墓主要在黑龙江省发现,吉林省仅有波及

P230
元朝的考古学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区,即明长城以北的地区、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地区、江南地区、川渝及云贵地区、青藏高原地区

P239
江南地区的元墓基本上是南宋后期墓葬风格的延续。它以长方形券顶砖室墓为多,有少量单室的,流行并列双室或多室墓,延续了在两墓间开一或数处通道相联,或两墓共用隔墙这种“同坟而异葬”的葬式

P258
十三陵在宋元明诸陵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即整个陵区一体规划,共用一条神道

P263
从总体上看,宋辽金及西夏的陵和墓相继承的因素较多,而明代的陵和墓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明陵的变化和发展如下:
1. 从陵园布局上,十三陵有了一体的规划
2. 明陵的陵区内不再有陪葬墓
3. 陵园的布局采用了方城明楼式(也称方城圜丘)
4. 地下的玄宫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成为大型多室的砖、石室墓,是仿皇帝生前所居宫殿而建,分为前中后殿及左右配殿
5. 明陵的风水比宋陵等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讲究“五音姓利”说,而大体又依汉唐的依山面水的选茔观念

P271
明墓发生的几项变化和特点
第一, 各地发现的墓葬虽然还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点,但不论从南北两大区域的特点看,还是从北方和南方内部的情况看,在墓葬形制、装饰和随葬品等诸方面都出现了趋同的现象
第二, 明代墓葬更注意墓室的坚固性和密封性,往往采用多重棺椁,用各种方法密封防腐
第三, 明墓中再次风行厚葬的习俗(必有一套佣,一套近似实用器物的冥器,各类日用品)
第四, 明墓由于发现的数量较多,各阶层人士都有……明墓中的礼制更加淡漠,更加模糊
第五, 明墓中的装饰普遍衰落

P289
陶瓷手工业在宋元时期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高峰阶段:
1) 晚唐、五代到宋初的阶段。其标志是越窑、定窑和耀州窑的生产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到北宋末(1068-1127)。这个时期是陶瓷手工业整体上成熟的时期。其表现为瓷器装饰不再效仿其他手工业品,开创并发展了适合于瓷器自身特点的装饰
3) 南方地区在南宋的早中期,北方地区从金大定年间到蒙古军队入主中原时期。南方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时期,质量精良,釉色优美,产地迅速扩大
4) 元代后期,主要是公元14世纪前半叶。这一时期北方地区有些窑场仍有发展,整体上尚属繁荣,但已失去了创新的活力,呈现出衰落的趋向。



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1979年的西凤

此次西行,最大的收获是把梁头珍藏的这瓶1979年的西凤给喝了……然后,瓶子还被我带回办公室陈列了……





2017年6月14日星期三

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


崔凤军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 7-5032-2010-4 2002年8月

P10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
旅游吸引物(tourism traction)

P11
旅游目的地的共同特点为:吸引力、舒适性(或设施)和可进入性

P12
传统旅游目的地具有以下特征:
1) 开发历史悠久,无论旅游产品还是旅游设施、服务,都比较成熟
2) 旅游文化积淀较深
3) 旅游产品类型相对稳定、成熟,少有变化,并形成比较强烈、少变的文化认知形象
4) 旅游客源市场相对稳定、成熟

P37
旅游产业内部组成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决定了其行业视角的多重性

P47
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理念基础可以总结为“短腿拉长,强项更强;创新类型,削减空白;夯实基础,完善体系”

P91
空间拓展需要遵循一个原理:旅游产业非均衡发展原理

P152
市场营销观念在理论上分为五种类型: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营销观念”产生于20世界80年代,其核心是关注社会,通过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做到间接促销

P160
一个旅游目的地想要进行成功营销,有五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好产品;二是旅游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机制;三要有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定位;四要有成功的目的地营销调研;五是依靠强有力的公关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信程度

P174
区域旅游合作的原则:平等互利原则、自愿参加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各得其所原则、逐步发展原则

P175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共享和重组,旅游产品的更新和开发,区域旅游功能分工,共同和相互的客源市场的开拓,旅游企业的共同经营管理,旅游大环境的营造

P183
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规划、产品开发是旅游业政府主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秦大师

出门前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书,上了飞机才发现是秦大师的《宋元明考古》,那么多年过去了,唯一没变的是蓝衬衫……





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

John Friedman

2007年John来上海时做的访谈,仅以此作为对老先生的纪念,其实91岁也是高寿了……

 








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

好东西真多

宁波,大榭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