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

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
肖丰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22-4190-4  2010年8月

P13
瓷器作为器用之物,被纳入到明王朝的礼制范畴中,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其使用瓷器的形制、纹饰都有严格的规定,瓷器的外在特征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社会阶级属性

P15
新的匠役制度,对于景德镇瓷业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规定了工匠对于国家的赋役,保障了景德镇官窑常规性生产;另一方面,它为景德镇民窑瓷器的发展腾出了一定的合法空间,也为日后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瓷器生产之间的制度性矛盾埋下了伏笔

P19
明朝建立伊始,沿袭了元朝的匠籍制度,并用高压政策迫使匠人收籍当差

P21
明朝的匠籍制度,不论住坐还是轮班,似乎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自营生理,与元“终日自早抵暮方散”相比,却有不同

P24
如文献所言,洪武初是有“御厂”而非“御器厂”。正德初置“御器厂”,强调“专管御器”

P25
御器厂不仅是一个生产厂区,还是一个官衙署
……
明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农民战争取得成功而建立的政权,它极端强调自身的尊贵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外在形式及严密的礼仪制度,把皇权置于统治秩序的顶端,是为了强化政权的合法性及自我认同感

P31
嘉靖……班匠银、官搭民烧
万历以后,大规模官营烧造业已作罢,“役亦渐寝”。另一方面却是景德镇民窑烧造的日益兴隆,产品行销四裔,出口海外

P32
正统三年(1438),“禁烧令”

P33
民窑器纹饰也可能因此逼迫走上另一条路——去纹饰而呈现出灵动自由的写意绘画的风格

P45
万历朝御用瓷器的烧造,是明代官窑制度演变过程中最后的辉煌

P61
“官搭民烧“制度的推行,明显带有强行摊派的意思,是典型的”权力经济“的表现形式

P65
在明代晚期,景德镇瓷器的生产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实行订单生产。其主要的接受订单的地区是日本和欧洲

P71
(晚明时期)器用的瓷质化价值取向,显示出当时人们奢侈的、追求极致享受的心理

P127
明代的最后时期,器型品种较之前朝有所减少,造型风格上去繁就简,突出实用特性,装饰风格去纹饰而以绘画为主

P147
整体而言,晚明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纹饰呈现出泛俗化的现象……所谓的泛俗化包含两重意义:第一,明代早期所确立的社会理想和价值信念,在晚明时期普遍被抛离。简而言之,就是丧失了理想;第二,晚明时期,社会各阶层以一种自视为理想的方式,尽情享受因财富所带来的精神的、物质的极致生活,简单地说,就是崇奢和纵欲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