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丹白露宫(Jardins du Chateau de Fontainebleau)在本科时读西方园林史的时候就很是好奇,这次安排培训考察路线的时候,忍不住动了私念,坚持要把它安排在考察线路里。
不巧的是12月2日是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很是有点郁闷,看来,下次来巴黎还是要再来一趟这个离巴黎60公里开外的小镇,这,也是一种缘分。
枫丹白露意为"蓝色美泉",因有一股八角形清澈碧透的泉水而得名。1137年,路易六世在泉边修建了一座宏伟的、供打猎时休息用的城堡,这就是枫丹白露宫的由来。不同于凡尔赛宫,这里是众多法国国王都喜爱的地方,从弗朗索瓦一世到路易十六、拿破仑三世,这里几乎凝聚了八个朝代的法国历史。使得阿奈德·法兰斯下了这么一个定论“要想了解历史,与其啃读书本,还不如亲自来这里走一趟”。
游荡在枫丹白露宫中,始终觉得室内的装潢和绘画纵然是非常华丽,但是狭小的空间和昏暗的采光始终是让我有些不甚耐烦,没有了细细品赏的兴致。匆匆一个人来到后花园,对于一个在山海之间奔跑惯了的人来说,还是无拘无束的室外才是其所爱。
不似规整单调而宏伟的不近人情的凡尔赛宫的后花园,枫丹白露的后花园实际上由两个风格不同的小尺度的花园组成,一个是以法国规整式园林为主的狄安娜庭院,一个是师从自然的英国庭院(Jardin Anglais)。这两个风格迥异的欧式园林放在一起,结合的相当自然,没有太多风格的突兀,其实也许就是所处的时代相近,植物、建筑风格、材料的相似弱化了二者风格上的变异。
在这里,让我对法国式的规整园林有了一个新的感觉,不似在凡尔赛宫对那种超人性尺度的规则园林的排斥。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园子用的是何种设计风格,更重要的是一个宜人的尺度。同样是表象着理性万能思潮的法国规则式园林,因为尺度的不同,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凡尔赛宫的不近人情的大尺度,给人的感觉不过就是皇权的以势压人,讲究的皇家的规矩,让你站在园林中感到的是作为个人的渺小和无奈;而有着宜人尺度的枫丹白露给你的感觉就是对个人理性的尊重,感到这个理性是人的理性,而不是上帝的理性,让你觉得某种作为人的自信。
一直觉得,园林在很多的时候是人真正内心思想的反映,而不是社会外在文化的表象。就如同法国的规则园林,其实反应的不过是浪漫和生性自由的法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规则和理性的向往与追求,就如同那个语法规则超级繁复的法文一样,在一堆规则之下的词汇的阴性、阳性却是丝毫没有规律可言。问过法国人,如何确定一个词的阴性、阳性之分,答曰:从小就知道的东西,没有规则。典型的法国人的思维,努力的要用一种天生随意的态度去做一件看似非常理性的事情。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法国的文化。
其实人的性格、思想的双重矛盾性在枫丹白露的庭院中得到了最好的反应。一面是反映的天性的自然随意的英式庭院,一方面是反映着对理性主义向往的法国规则式园林。这种对立的庭院的布局和宜人的尺度,大概让所有居住于这里的法国的君主们找到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感觉。就连拿破仑这个只知道打仗,几乎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皇帝,对枫丹白露也是喜爱至深。
据说,1814年4月20日下午1点, 拿破仑称帝的王朝彻底失败了, 他被判决到艾勒贝岛上软禁;把他押走的马车已经在枫丹白露前的白马广场上等候。拿破仑从枫丹白露大门马蹄形石梯的右边走下来, 慢慢腾腾, 恋恋不舍。拿破仑对站成方阵的禁卫军说:“我的老卫兵们, 我来向你们说永别了! 继续为法国效劳吧! ”说着, 拿破仑拥抱了禁卫军队长, 亲吻了法国国旗 ……拿破仑和卫兵们一起哽咽起来, 热泪盈眶。也是从这一天起枫丹白露白马广场, 又叫做永别广场。
后来,拿破仑在艾勒贝岛上的回忆录中写到:“枫丹白露是真正国王的住宅, 世纪的宫殿;可能它的建筑上不算很有特色, 但是计算得很好, 保证了居住使用。”这句话也许是对枫丹白露最确切的评价,说白了,皇帝也是人,对于超人性的东西,其内心未必喜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