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1日星期四

Cambridge,文化产业——一个小城和一个建筑系的故事


今天下课还比较早,于是乎一群人决定开着租来的Mazda5Cambridge看看。

说起Cambridge,我去年就曾经去过,只不过当时是为了访问这个加拿大著名的UW建筑系,匆匆忙忙的半天不到的时间,除了建筑系以外,Cambridge是个什么样子倒是还真稀里糊涂的。不过说起CambridgeUW建筑系倒还真是有个故事,可惜我我是研究文化产业的,否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Cambridge,中文应该翻译成为“剑桥”,和英国的剑桥、美国的哈佛所在的小镇的名字一样,不过不同的是这个名字是在1973Preston镇、 Hespeler镇和Galt市三者合并以后才有的,完全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延续原来谁的名字其它两个都不愿意。不过类同的倒是每个叫Cambridge的小镇子上都有一个学校。Cambridge座落在Grand河边有着124千人的一个小城市,是安大略首批欧洲移民定居的地方。

不过听UW的同事说,Cambridge曾经是以纺织(羊毛、棉)工业为主的一个工业城市,但是随着整个北美的纺织行业的衰落和外移,这里的经济状况曾一度非常糟糕。虽然丰田(Toyota)于1988年在Cambridge的北部建立了它在加拿大的第一个组装工厂,并两次扩张,不过以其4300雇员的数量,对Cambridge老城的经济并没有太多的带动。后来大概实在2000年前后,Cambridge地方政府决定以“创意产业、环境友好”为城市发展的突破口。恰巧当时UW建筑系正在为教学空间不够和资金问题发愁,Cambridge地方政府借机提出非常优惠的条件,允诺给建筑系一栋完好的、但是无人使用的、位于GaltGrand河边、景色优美的丝绸厂的厂房(也是当地的遗产建筑)和其它的援助。Cambridge当地的社团和其它的企业也为建筑系建立了一个基金,大概有两千七百万加元之多,而且总额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加上建筑系的系主任神通广大,拉来了不少赞助,在2004年的10月份新的建筑系就在Cambridge的开张了。(下次再去UW的时候,这个问题真是要好好了解清楚)

整个建筑是由Rick Haldenby教授主持改造的,我觉得相当漂亮,比我们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系馆是好多了。想想同济规划院也是,要是不买那栋傻乎乎的多层通用厂房,而是到杨树铺路上买一个老厂房,然后再改造成设计室,那该有多酷,真是可惜了。

据说,在UW建筑系搬到Cambridge以后,给整个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流动,学者的来访,加上建筑系以Cambridge为基地,使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经济似乎也有相当大的起色。不过没有时间去看看这里的统计年鉴,也许真是有相当大的关联性。

走在Cambridge的街道上,真的是觉得相当的安逸,至少从外表我看不出这个城市曾经的衰败,而且经常在不经意的角落看到一些给人以外和惊喜的设计。一个建筑系真的能够让一个曾经衰败的小城市再次充满活力吗?还真是难以下结论。不过,看来每次来Waterloo大学的时候,都应该来Cambridge看看,做一个持续的观察。下次再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收集些资料,看看这个建筑系和城市的故事是如何写下去。




Cambridge的老教堂


Cambridge的老教堂


邮政局


街角的老房子


街心花园


设计的很酷的图书馆


设计的很酷的图书馆


设计的很酷的图书馆


设计的很酷的图书馆


颇为艺术气的装饰

颇为艺术气的装饰

街心广场,后面的红房子就是UW的建筑系

UW的建筑系

UW的建筑系

入口

很精致的设计

很精致的设计

很精致的设计

很精致的设计

梯形教室

展厅

咖啡厅

模型工作室的休息处

模型工作室让人眼馋的设备

模型工作室让人眼馋的设备

模型工作室让人眼馋的设备

学生做的模型

学生做的模型

学生做的模型

机房

图书馆

图书馆

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

大教室

二楼的休息处

室外小品

Cambridge郊外的牧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