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石云涛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9876-2 2015年5月
P3
新石器时代晚期烧造的硬陶,比普通陶器晚,比原始瓷早。南方地区出土较多,北方发现较少
P7
原始瓷是一种青釉制品……含铁量2%……1200度左右高温
P8
商、周原始瓷的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石灰釉
P13
黑瓷……以青釉为中心,在工艺上加重铁釉着色……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成为白瓷
P19
中国瓷器釉下彩绘装饰技法的起源早到六朝时期
P27
白瓷之所以首先出现在北方,因为北方瓷土中氧化铝含量较高,如果有意识地淘洗胎土,降低其氧化铁含量,或在胎釉之间加一层化妆土,就能生产白瓷
……
<中国陶瓷史》“白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件大事!它是后来各种彩绘瓷的基础……”
P34
唐代六大名窑——越州、婺州、鼎州、岳州、寿州、洪州
……
邢窑白瓷的出现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从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P39
亦今为止,景德镇尚未发现唐代以前的窑址。五代时景德镇烧青瓷和白瓷,分别受到越窑和邢窑的影响
P41
长江以南地区没有发现唐代烧造白瓷的窑址
……
已经发现五代景德镇烧造白瓷的窑址,是现在所知南方地区最早的白瓷窑址
P42
唐代黑釉瓷以浙江德清窑黑瓷为主
花釉瓷是唐瓷新创造之一
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有一个新工艺
P44
釉下彩是唐代长沙窑新创的一种瓷器装饰工艺
P45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呈色着色剂的高温(约1300度)釉下彩瓷器,在瓷胎上用钴料做呈色剂,然后再施透明釉,入窑以1300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P46
青花瓷与唐三彩一脉相传,是由唐三彩中的篮彩发展而来的
P47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P49
瓷器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是从唐朝开始的
P60
窑系是烧造相似或相同瓷器品种的若干个窑厂的总和
……
陶瓷史家把宋窑分为八大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越窑系、建窑黑瓷系
芒口、毛口
P68
景德镇——青白瓷、影青、隐青、映青
P70
越窑体系——秘色瓷、梅子青、粉青
紫口铁足
P72
生产黑釉茶盏的窑场,最著名的是建阳窑和吉州窑
P74
汝窑、汝官窑
明清时期文献中提到五代后周的柴窑可能是最早的官窑
P77
慈溪上林湖,所在越窑被称为“官窑之祖”
P105
景德镇是元代南方地区烧制青白釉器的中心
元代以后青白瓷技术逐渐失传
P107
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又称为枢府瓷
元代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可以看作明初永乐甜白釉的前身
P127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五年后,就没有再订烧官窑瓷,所以天启、崇祯年间就没有官窑瓷了
P131
釉上彩、釉下彩,斗彩
P132
成化时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度)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度)烘烤而成
P136
明代德化窑白瓷有许多优点,首先瓷胎致密,透光度良好;其次为纯白釉,与唐宋时白瓷釉泛淡黄色,元明时景德镇白瓷白里泛青不同
P137
明末清初福建地区大规模生产青花瓷器的窑场在漳州地区的平和县……克拉克瓷……福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克拉克瓷烧制窑址
P140
明代瓷器通过各种途径输出海外:一是明朝政府对外国的赐赠,二是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贸易,三世各个入贡国家使节入华常以所换回的中国瓷器,四是民间的海外贸易
P145
缅甸的马达班湾(今莫塔马湾)的毛淡棉是东西海上交通的转运中心,也是中国瓷器的专用中心。自13世纪80年代至15世纪40年代的150年间,中国瓷器从福建泉州运至此地,在这里大量转运出口
P152
明万历时期景德镇民窑为外销欧洲特制大批青花器皿
P161
康熙十九年(1681)景德镇恢复御窑厂
P163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过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