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2016年7月29日星期五

明清时期南靖东溪窑与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南靖东溪窑与对外贸易
政协南靖县委员会 编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1-07324-5 2016年1月

P7
南靖多数窑址的瓷器,在圈足的底面通常粘有细砂……砂足器

P13
青白釉瓷实南靖窑目前发现烧造年代最早的一个主要品种

P15
明正德《漳州府志》卷十《户记•物产•布货部》:“白瓷器出漳平县永福里,黑瓷出南靖县河头,青瓷器出南靖县金山”……南靖县河头今为平和县九峰镇

P20
仰烧法,叠烧法

P50
南靖东溪窑属宋至民国年间瓷窑遗址,为漳窑遗址……窑炉皆为砖砌,有阶级窑和龙窑两种

P51
清康熙23年(1684),清统一台湾,“开海贸易”……漳州地区的陶瓷生产进入全盛时期
清咸丰八年(1858),汕头港建立商埠,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由福建沿海地区转移至广东潮汕一带,漳州窑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现象称为通病

P56
漳窑白釉米色器是漳州窑最典型的器物……从明中叶开始,漳窑产出以崇尚含蓄质朴、造型清纯、高古又隽秀、装饰手法多变的白釉米色器

P88
减笔画法成为东溪窑瓷绘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它不同于官窑瓷绘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

P90
宋代隆兴年间修筑的汀漳驿道,沟通闽、粤、赣三省

P92
隆庆元年(1567)正式开放漳州月港为对外通商口岸
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商人手持景德镇瓷器的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方。因此漳州窑艺人利用自身的优势从景德镇引进制瓷艺人和相关的技术……

P93
南靖东溪窑的窑炉也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窑炉,东溪窑皆为阶级窑,窑底为斜面,一般分为三室,往往宽大于长,总长约十几米

P94
东溪窑制瓷技术深受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影响

P104
清光绪年间的《闽产异录》记载“漳窑出漳州,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

P106
漳窑瓷器以平和县分布最多、最集中

P107
受漳州月港繁荣的影响,在港口周边的漳州华安、南靖地区出现了仿烧德化白瓷的现象。但基于这一地区原料及技术上的缺陷,远远达不到德化白瓷的精良水准,反而形成了米黄釉开篇的独特的胎釉特征

P110
横室阶级窑

P131
据乾隆版《南靖县志》记载:“烟草,种出东洋,明万历季年始有之”


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石云涛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9876-2  2015年5月

P3
新石器时代晚期烧造的硬陶,比普通陶器晚,比原始瓷早。南方地区出土较多,北方发现较少

P7
原始瓷是一种青釉制品……含铁量2%……1200度左右高温

P8
商、周原始瓷的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石灰釉

P13
黑瓷……以青釉为中心,在工艺上加重铁釉着色……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成为白瓷

P19
中国瓷器釉下彩绘装饰技法的起源早到六朝时期

P27
白瓷之所以首先出现在北方,因为北方瓷土中氧化铝含量较高,如果有意识地淘洗胎土,降低其氧化铁含量,或在胎釉之间加一层化妆土,就能生产白瓷
……
<中国陶瓷史》“白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件大事!它是后来各种彩绘瓷的基础……”

P34
唐代六大名窑——越州、婺州、鼎州、岳州、寿州、洪州
……
邢窑白瓷的出现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从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P39
亦今为止,景德镇尚未发现唐代以前的窑址。五代时景德镇烧青瓷和白瓷,分别受到越窑和邢窑的影响

P41
长江以南地区没有发现唐代烧造白瓷的窑址
……
已经发现五代景德镇烧造白瓷的窑址,是现在所知南方地区最早的白瓷窑址

P42
唐代黑釉瓷以浙江德清窑黑瓷为主
花釉瓷是唐瓷新创造之一
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有一个新工艺

P44
釉下彩是唐代长沙窑新创的一种瓷器装饰工艺

P45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呈色着色剂的高温(约1300度)釉下彩瓷器,在瓷胎上用钴料做呈色剂,然后再施透明釉,入窑以1300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P46
青花瓷与唐三彩一脉相传,是由唐三彩中的篮彩发展而来的

P47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P49
瓷器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是从唐朝开始的

P60
窑系是烧造相似或相同瓷器品种的若干个窑厂的总和
……
陶瓷史家把宋窑分为八大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越窑系、建窑黑瓷系
芒口、毛口

P68
景德镇——青白瓷、影青、隐青、映青

P70
越窑体系——秘色瓷、梅子青、粉青
紫口铁足

P72
生产黑釉茶盏的窑场,最著名的是建阳窑和吉州窑

P74
汝窑、汝官窑
明清时期文献中提到五代后周的柴窑可能是最早的官窑

P77
慈溪上林湖,所在越窑被称为“官窑之祖”

P105
景德镇是元代南方地区烧制青白釉器的中心
元代以后青白瓷技术逐渐失传

P107
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又称为枢府瓷
元代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可以看作明初永乐甜白釉的前身

P127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五年后,就没有再订烧官窑瓷,所以天启、崇祯年间就没有官窑瓷了

P131
釉上彩、釉下彩,斗彩

P132
成化时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度)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度)烘烤而成

P136
明代德化窑白瓷有许多优点,首先瓷胎致密,透光度良好;其次为纯白釉,与唐宋时白瓷釉泛淡黄色,元明时景德镇白瓷白里泛青不同

P137
明末清初福建地区大规模生产青花瓷器的窑场在漳州地区的平和县……克拉克瓷……福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克拉克瓷烧制窑址

P140
明代瓷器通过各种途径输出海外:一是明朝政府对外国的赐赠,二是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贸易,三世各个入贡国家使节入华常以所换回的中国瓷器,四是民间的海外贸易

P145
缅甸的马达班湾(今莫塔马湾)的毛淡棉是东西海上交通的转运中心,也是中国瓷器的专用中心。自13世纪80年代至15世纪40年代的150年间,中国瓷器从福建泉州运至此地,在这里大量转运出口

P152
明万历时期景德镇民窑为外销欧洲特制大批青花器皿

P161
康熙十九年(1681)景德镇恢复御窑厂

P163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过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西宁,再上高原


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向还能在市场苦苦挣扎的老板们致敬!

转自画家老巴,我觉得他的画(话)很有意思:
啡文/
今年的各行各业生意就像这张图片:
吊在那的是企业, 已经脱光衣服(利润归零),必须要垫着脚才能活下来;

坐在那的是顾客,能感受到诱惑,但还是无动于衷(还嫌贵)..

脚底下的木桩子是银行,银行一抽贷,企业立刻断气。

这就是2016年赤裸裸的现实!..
强者能竭力拼杀,弱者已夕阳西下!

向还能在市场苦苦挣扎的老板们致敬!


旧鞋——孙淑媚,王识贤

晨读时,听到这首老歌,不得不佩服古汉语的魅力,那么直白朴实的语言,要拿普通话来唱简直就会俗不可耐…………Mandarin究竟是语言的进步还是退化?

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

湖北,长阳人(旧石器)考古遗址

可惜,俺对这个阶段的知识灰常不熟悉,做文物保护要看的书真多啊……










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

湖北,兴山,昭君镇

说这个村子,一个韩国的设计师一直在持续坚持工作……问题来了,内蒙也有一个昭君镇,她俩啥关系?











巫山,朝元观

此观造像充分证明了南美玛雅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该批造像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历史研究的巨大空白,一致建议送交北师大博物馆珍藏…………








  

巫山,高唐观

终于搞明白了“巫山云雨”的出处和含义…………我有点邪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