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星期日

宝兴日记——2014年8月31日,星期日

多云转阵雨

昨晚和都江堰的兄弟们在河边玩干瞪眼瞪到半夜,晚上串串,宵夜烧烤,然后一觉睡到中午,然后是好久没吃的聚源的水煮鱼,真是奢侈的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好在都江堰离宝兴不是很远,总是给自己有个偶尔逍遥一下,放松一下的地方。

不过发现,这个新的nokia638的相机还是不如原来的808效果好
  

 都江堰的串串,最爱啊

 
烧烤,也是最爱啊

 
聚源水煮鱼,也是最爱啊。好吧,承认,这点上,我似乎有点太没有原则了

 
杨柳河畔喝茶打牌,好久木有干的事情了

 

 
夜归白果巷,有些恍惚穿越的感觉

宝兴日记——2014年8月30日,星期六

多云

今天周末,没啥事情,带着小寿和小庄一起去一趟都江堰,快到中秋了,两个小朋友从来没有去过都江堰,我也正好看看弟兄们去。

今天专门从龙门这边走的,就是也顺道看看郑胡勇,说是他龙门的项目进展不小,老街的危房一下子就拆了一半,果然是进展不小。一问,原来也是改了政策,和宝兴一样,采取了宅基地回购的政策,临街的宅基地是700元/平方米,背街的是400元/平方米。现在看看,真是有点折腾,你让老百姓原址重建不就完了,非要折腾一个形象,然后把事情复杂化。干了两次灾后重建,总觉得有些事情似乎不是那么对劲。这本来该是老百姓自己事情,愣是整成了政府的事情,最后搞得老百姓不急政府急,真是有点本末倒置了。这种想趁着灾后重建实现跨越折腾的思路真是有问题。

 
龙门老街



 拆的面目全非龙门老街

 

 
元代的青龙寺大殿,也开始维修了

 

 
龙门的这个老仓库,似乎用了好多墓地上挖来的材料,当年这些人的胆子真是够大的

 
这只猫好像原来在华侨大学养的那只“咪咪”

 
龙门的桂花也开了

 
龙门安置新区的工地,由于全是一个施工单位,不似宝兴分为三个标段,进度肯定是后来居上

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宝兴日记——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1000,大溪,大溪乡政府,大溪乡建设协调会,韩冰。
1300,灵关,灵关建设项目调研,韩冰。

今天是开了一天的会。上午是大溪项目的协调会。现在开来,各个点多少都有些问题,尤其是从烟溪的情况来看,农民兄弟现在已经掌握了政府做事情的规律了。一有大领导要来,政府肯定紧张实施效果,那时候,肯定要动手帮着他收拾,所以现在想干就干,反正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他才不着急。政府再急,他都无所谓。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乡里有些无可奈何。所以,最后看来,这个给重建工作啥都划个日期才是最大的问题,最后很多事情不搞成夹生饭才怪。

下午,书记调研所有灵关的项目,俺就跟着转了一圈。除了施工的问题,设计的问题也还是有不少,尤其是新场,基础深度超过6米了,但是基础之间连梁都没有,全是直通通的独立下地,这个设计真不知道是谁做的。本来想骂人的,被他们拽住,说要是被老百姓听到就麻烦了。妈妈的,这算是啥事啊。


拖拖拉拉的中坝项目,最早开工的一个,但是感觉永远没有个尽头啊

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宝兴日记——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0900灵关重建委一楼会议室,省住建厅督导王卫南副厅长灾后重建调研。

本来今天早上约了老任一起要去曹家的,结果刚吃完早饭,杨玉君就通知我说省厅的王副厅长要过来调研灵关的重建情况,让我一定要等一下,至少点个卯。想想也好,正好把三兴调地的事情和厅里反映一下,这个事情有点无可奈何了,再拖下去,估计施工进度是要大大的受到影响。好在留下来了,总算知道这王厅长是来督导啥的了。搞了办听,省里面对三个县的灾后重建进度都不满意,派他来常住芦山督战来的。本来就是,省里这次各个衙门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天天死扣条文,根本不管下面的具体情况,唱高调谁不会,关键是问题总要解决吧。好的消息就是省里终于回过神来了,还是要适度集中,照现在这个各自为政的做法做下去,5年都未必能干出个啥来。总算是明确了五个“总”——设计总牵头、项目总管理、施工总承包、工作总督查、省里总指挥。对于设计而言,灵关是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施工的问题。这里的施工队伍实在是乱七八糟,一堆乌合之众。按照省里的意见,这次要选择特级的川内国有企业来承担灵关的施工总承包,大概就是在中国冶金五公司、中铁八局和成都建工之间做个选择。

总算是在灵关的重重山雾之间看到了一丝阳光,这次宝兴挂职,真是很多事情做的你窝火的很。

送走了王厅长,匆匆忙忙往曹家赶,总算赶上了午饭。

 
香喷喷的玉米饼

 
一堆人在那里帮着苟支书看他的院坝围墙要用什么样的文化石贴面比较好看

 

 
徐乡长家的老房子,环境非常漂亮,准备这次政府出钱做一个保持外部风貌和结构的内部改造的示范,条件是必须向游人开放。


曹家四组上头有个清代的四合院,做的相当不错,只是家道中落,现在是破败的不行。可偏偏这个点还是个省保单位,这下真是头大了,五十万的维修资金对于普通民居而言,可以连装修都全搞定了,可是对于文物而言,也就是最多是一个应急性的维修加固,勉强保持“不倒不漏”而已。









 
因分家而一劈为二的牌匾

 
已经全都黏在一起的家谱,让人看的真是觉得可惜啊,所谓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木有了啊

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宝兴日记——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多云

1745,灵关重建委一楼会议室,三兴搬迁协商,周船、马雪梅。
马雪梅这事情真是折腾的我都有点筋疲力尽了,很有点想骂人的感觉。

 车子换了AT3G的全地形胎,公路性能下降了,但是泥地和雪地的性能提高了,在山里还是比原来AT22的实用。看着挺酷的。

 
每次成都拿到车,才感觉到这是一台才一年的新车。在宝兴,基本出门转一圈,就全是泥巴,很难分出新旧。

2014年8月26日星期二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教训

找东西找到这个点钟,重要的东西还是要自己收好才对啊,教训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宝兴日记——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1000,曹家村,北大现场调查安排,孙华。
1600,成都,巴蜀书社,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丛书编辑讨论,孙华、王群栗。
2120,FM9468,CTU-PVG。

在曹家和孙老师一起给北大的研究生布置调研任务的时候,突然想起了John Friedman关于社区概念的解释。我记得他和我说过对于社区的概念,现在已经不应该停留在空间连续的传统概念上,随着新的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的解释可以是一群有着共同观念、利益、理想的突破空间限制的人的集合。如果将这个概念放在现在的曹家村,其实非常恰当,曹家村不但应该包括了仍然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其实也应该包括那些从曹家村出去务工和定居于其他城市的村民,甚至以后可以包括那些对曹家村感兴趣且愿意融入曹家的非本地人士。如果用这个新的社区的概念来重新构造中国传统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系是不是更有意思?所谓的乡亲/乡情社会,也就是这个概念嘛。

这个问题,还真要好好想想,很有意思的题目。

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

宝兴日记——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

阵雨

今天把手上的工作都安排了,陪着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到硗碛实际考察去,因为硗碛原来只有和平一个点,但是从完整性而言,这个点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说清楚很多问题。如果仅看这个点,会觉得硗碛的嘉戎藏族已经汉化的非常厉害,从聚落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和川西山区没啥区别,但从夹金山脚下到和平实际上是一个变化过程。比如凉水井的瓦石沟的藏民基本是沿沟分布,每家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远,各家基本都是居住在自己田地的中间;而再往下的乐勒沟里,就是一种小聚集的状态,都是四、五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周围是农田,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但是和自己的土地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密切;再往下到了和平,就是已经是汉人传统聚集村落的形式了,几十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和自己的田地有相当的距离。如果不把整个硗碛整体的描述清楚,这个资料的完整性会大打折扣的。

本来还想先去邓池沟再去硗碛的,结果打电话一问,叶书记和张乡长下午都要到穆坪,巡视组安排了谈话,只好匆匆忙忙先往硗碛走,这雨天到硗碛的210还是不太安全,一路上都是山上滚落到碎石,蜂桶寨那个新的滑坡点,还不断的有石头滚落。雨季的宝兴交通,真是大问题。

这次完整的听叶书记把硗碛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下面是几个关键词:
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抬菩萨节(农历正月十七)、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天鹅抱蛋、猴子捅蜂包、锅庄房火塘座位排序、嘎子村的传统文化保存最好……

 
新寨子的树苔,孙老师说只有空气好的地方才长






  硗碛,瓦石沟的嘉戎藏族民居

 
瓦石沟的猪

 

 

 
硗碛,瓦石沟的小水车

 
硗碛,凉水井

 

 
硗碛,乐勒嘉戎藏族民居

 

 

 
硗碛,和平民居

 
硗碛,和平,很酷的看门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