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勾起了自己对鼓浪屿的很多美好回忆。
最早去鼓浪屿还是小学的时候,可以基本说是没啥印象,就是沙滩、房子。真正对鼓浪屿有所了解,还是高二那年的夏天。福建省的计算机夏令营在厦大举办,似乎赞助的是东南计算机公司(好像早就倒闭了),就住在中山路上的一个小招待所内。一天晚上,闲的没事,去鼓浪屿龙头路上找母亲的学生YMS。就在那个晚上,走在鼓浪屿安静而漆黑的小巷之中,昏暗的路灯拖着背后长长的影子,突然之间,觉得鼓浪屿很美。
大二时,家刚从泉州搬到厦门,还在火车站的老房子里。同学都在泉州,但暑假的厦门,并不寂寞。下午潮水合适时,一人坐3路车从火车站到轮渡,然后去港仔后沙滩游泳。最惬意的就是黄昏时分,吃着冰条,芨着拖鞋,听着曼妙的钢琴声,闻着诱人的饭菜,慢慢香晃回轮渡,回家吃饭。非常喜欢鼓浪屿的那份安详与浪漫。还曾埋怨父母,为何不要单位在鼓浪屿上的房子。
一直到香港读书回来,鼓浪屿一直是自己非常喜欢瞎逛的地方。不知曾几何时,鼓浪屿的原住民越来越少了,多了很多不知哪里的外地野导游,讲着胡编乱造的故事,推荐着各种不着调的小资民宿,让人有了一种丽江南下的感觉。每次去鼓浪屿,带回来的只能是一次比一次多的失望。眼看着鼓浪屿从一个明眸善睐的大户闺秀变成了搔首弄姿的站街女,真是无比的伤心。
鼓浪屿的教训就是压根没有明白对厦门而言,对鼓浪屿而言,作为地方遗产的实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要留给子孙的是什么。回想以前对”生态博物馆“的案例学习,鼓浪屿本来可以做的很好,在保持自己生活文化的同时又可以适度的发展旅游,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厦门人都不愿意回首的噩梦。
鼓浪屿真成了一个渐渐逝去的梦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