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Canon-70D和Pentax-Kr

拿吴斐琼刚入手的Canon-70D(只有一个18-135的镜头)和俺的老Pentax-Kr(一个16-50的镜头,一个55-300的镜头)做了一个对比测试,手动模式,ISO200,光圈5.6,快门30,左边是Pentax,右边Canon;上边的焦距是18mm,下边的焦距是135mm。感觉还是Pentax的色彩还原好,Canon一如既往的偏冷灰 ​​​​


由于不是一个年代和不是一个价格的机身,所以只比了一下色彩的还原性。然后,从快门声来说,Pentax清脆,接近原来金属帘快门的声音;Canon发闷,接近于胶幕帘快门的声音。还是喜欢

手动模式,ISO1600,光圈5.6,快门15,自动白平衡,左边是Pentax,右边Canon;上边的焦距是18mm,中上50mm,中下和下是135mm。感觉还是Pentax的色彩还原比Canon自然 ​​​​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明远野奔奖学金汇报

邱磊在一堆师妹中,笑得真是天真烂漫

在同学们感慨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的时候,我和栾峰不禁想起了同济本科宿舍的夏天

终于有一组让邱磊眼前一亮,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次在同济拿到奖状,不容易啊

《阿嬤的梦中情人》

晚上偷懒,看了一部台湾的电影《阿嬤的梦中情人》,很有意思,原来1955~1970是台语电影疯狂的日子.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鲁迅

Kandle上,几乎鲁迅的书都是免费的,真好。少时觉得这老头刻薄,现在看看,句句实话啊。多少年过去了,国人的心态还是那个怂样。难怪北京要把鲁迅的文章从教材中去掉。说好了,咱不打脸的 ​​​​

不吃肉的结果

中午不吃肉的结果就是,下班就尽快回家,饿死老夫了啊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神仙

这年头,评审会上全是神仙,书记说这个项目的范围不对,应该扩大一倍。水系的汇报说,这个资料没有,那个资料没有,地形图不全,然后两年的时间都干嘛去了?这个没有基础数据的成果还评审啥?我昏倒 ​​​​

“智利说不”

推荐大家看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NO",中文名字是“智利说不”,有点意思 ​​​​

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人品

长春连着两天大雾,自己的航班居然准时登机了,这是人品好呢?还是人品好呢?

这张照片咋看着这么别扭? ​​​​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何春晖

打开电脑,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反反复复,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写成。

我们本科园林班的何春晖,今晚19点47分离我们这帮老同学而去了。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多少有点意外。

上个周末,刚和朱宇晖去她家看过她。又黑又瘦,完全没有了本科时候的风采,见了我们,啥话也没有,最多在我们说话的时候笑笑。

其实,毕业以后,直至去年的同学聚会,几乎都快对她没有印象了,所有的记忆都还是停留在本科阶段。白白净净、弱小却不失丰满,有着上海姑娘不常见的谨慎和胆小,一直似乎是一个不自信的女孩。从大一开始,就是我们男生谈论的对象之一,虽然比我们稍大(68年的),但由于她的美丽,却也一直是同年级和高年级师兄们的追求对象。只是对大学间的这种事情,加上年龄的差距,不是很在意,始终没有搞明白到底曾经有谁追求过她。

和她的交往不算多,但是按我一贯的作风,和朱宇晖也还是给她起了一个外号——何仙姑。直到现在,说起她,这三个字还不自觉的从口中说出。回想了半天,她虽然美丽,但在班里似乎也如她的性格一般的平淡,记忆里并没有太多的库存,只有两件还依稀记得比较清楚。

一是,大一的时候,一帮男生还是比较无聊的,熄灯后的夜聊中,不知谁提议给班中的女生排个名次,具体的名次早已没有了印象。唯一记住的是,她居然获得大家的一致同意成为我们的班花。

二是,大三的时候,有天晚上在专业教室画图,不知为何,她趴在我绘图桌上,对面看我画了良久的图纸。我也没有在意,突然她开口说了一句不着四六的话“周珂,你长的好像那个台湾电视剧里的XXX(到底是谁,我始终是无法想起)。”,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她就回到了自己的绘图桌旁做自己的事情了。

不知是老了,还是原本的交往就不多,能想起的本科的记忆就这些了。

这是我们园林88走掉的第二个了,第一个是王树军,毕业21年。

人过四十,其实身体真是最重要,没有了健康,啥都是废话了。

服务器上找了半天,居然一张她的照片都没有找到,只能将系里网站上的照片下载下来,作为一个永远的纪念了。


高年级的艺术作业,水准还是挺高的 ​​​​


家长会

来开丫头的家长会,比在大宁的时候感觉好多了。提前网上提前预约,然后今天每个家长和每门课的老师,包括音乐,体育,都有单独十分钟的对话,只谈自己孩子的问题,没有其它家长在场,不讲班级排名,绝对不给家长攀比的机会。这个好。头大的是现在丫头的英语水准远高于中文,这搞的。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同济建筑院

同济建筑院正式进驻灵关重建现场,我们的担子顿时减轻了许多


久违了的都江堰大佛烧烤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逝去的鼓浪屿

厦门规划院的老同事在微博上通知我,说写了一篇关于鼓浪屿的长围脖。

看完,勾起了自己对鼓浪屿的很多美好回忆。

最早去鼓浪屿还是小学的时候,可以基本说是没啥印象,就是沙滩、房子。真正对鼓浪屿有所了解,还是高二那年的夏天。福建省的计算机夏令营在厦大举办,似乎赞助的是东南计算机公司(好像早就倒闭了),就住在中山路上的一个小招待所内。一天晚上,闲的没事,去鼓浪屿龙头路上找母亲的学生YMS。就在那个晚上,走在鼓浪屿安静而漆黑的小巷之中,昏暗的路灯拖着背后长长的影子,突然之间,觉得鼓浪屿很美。

大二时,家刚从泉州搬到厦门,还在火车站的老房子里。同学都在泉州,但暑假的厦门,并不寂寞。下午潮水合适时,一人坐3路车从火车站到轮渡,然后去港仔后沙滩游泳。最惬意的就是黄昏时分,吃着冰条,芨着拖鞋,听着曼妙的钢琴声,闻着诱人的饭菜,慢慢香晃回轮渡,回家吃饭。非常喜欢鼓浪屿的那份安详与浪漫。还曾埋怨父母,为何不要单位在鼓浪屿上的房子。

一直到香港读书回来,鼓浪屿一直是自己非常喜欢瞎逛的地方。不知曾几何时,鼓浪屿的原住民越来越少了,多了很多不知哪里的外地野导游,讲着胡编乱造的故事,推荐着各种不着调的小资民宿,让人有了一种丽江南下的感觉。每次去鼓浪屿,带回来的只能是一次比一次多的失望。眼看着鼓浪屿从一个明眸善睐的大户闺秀变成了搔首弄姿的站街女,真是无比的伤心。

鼓浪屿的教训就是压根没有明白对厦门而言,对鼓浪屿而言,作为地方遗产的实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要留给子孙的是什么。回想以前对”生态博物馆“的案例学习,鼓浪屿本来可以做的很好,在保持自己生活文化的同时又可以适度的发展旅游,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厦门人都不愿意回首的噩梦。

鼓浪屿真成了一个渐渐逝去的梦啊。









小朋友们的聚会,幼儿组一堆,少儿组几个


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神贴

刚看到的神贴:按照对人类破坏力,给一百年来的五大舰船排名 第五名、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第四名、基洛夫核动力巡洋舰; 第三名、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 第二名、尼米兹级航母; 第一名、南湖游船。

拖尾

该拖尾就拖尾,上海交通整治是风声大,雨点小,日子该咋过就咋过


碎片化

回来延误的航班上,再一次看完了孙施文 老大推荐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这书看起来有点费劲,不过还是对“共产党宣言”和苏俄的很多东西有了理解,也看到了1905的圣彼得堡和1989的BJ有如此的一致。老大推荐的书真是好书,就是现在读书的时间真是完全碎片化了 ​​​​

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郁闷到家

看来问题一点也不小,地勤打电话求救中,郁闷到家了


军演

天津滨海新区的道路标识系统对于外地司机,简直就是灾难,差点误了飞机。坑爹的是,连滚带爬的上了飞机,却通知说啥军演,还没起飞时间。这真要打仗了,中国民用航空基本可以歇菜。只能说,俺们的空军根本无法应付复杂条件下的作战和机动,上街打群架都不行 ​​​​

这蔬菜绝对绿色


土豪,我们来做朋友吧!


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带来好运的四片叶子的三叶草

和丫头两人蹲着找了说是能带来好运的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无果,满是失望的离开了美瑛。结果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自己在美瑛就拍了,只不过当时的重点是那颗雨珠 ​​​​


2013年10月6日星期日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女人之禁地-神威岬,北海道

爱慕义经(历史人物名)的少女的执着之念会颠覆经过这里乘有女子的船,所以从前这个海岬是女人的禁地







日本海的味道

2013年10月4日,此次北海道之行的最后一天。看着如此晴朗的天空,修改了一下原定的旅行计划,想着要到海边转转,最喜欢的大海。

不是海边出生的,但也算是海边长大的,每次看到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无论是蔚蓝的还是碧绿的,闻着那咸湿略有点鱼腥的空气,心情就是出奇的好,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中学,一切又可以从头开始。

无论何时,每次旅行,只要有机会,海边是一定要去的,尤其是沿着大海的公路是一定要走的。

随手翻了翻刚买的北海道地图,凭着直觉就决定要走雷电国道(国道229, Raiden National Hwy)去神威岬,沿着海走,到海的尽头。

从9号公路转到雷电国道上,没有多远,就被壮观的日本海吸引了,真是漂亮啊,没有想到这里的海水是如此之清澈和蔚蓝。只是不解的为何国道229要以“雷电”命名,不知其中何故?

兴奋之余,丫头却嚷嚷着要找御手洗。可是海边的小渔村都没有啥便利店和加油站的,开到一个叫“美谷”的小渔村的村尾,看到一个叫“吉崎水产”的小饭店门口停了几台车,似乎还不错的样子。于是乎停车,吃饭。

进到店中,店不大,但是干干净净的,已有几桌客人,唯一诧异的是只有一个老阿嬤在忙乎。我很难估摸她到底有多大了,只是看到她飞快的在公路两边窜来窜去,照顾着公路两边的小店,很是佩服她的身体。此场景不知为何让我想起了那部台湾的动漫《魔法阿嬤》里的那个老太太。也许,这就是未来社会的正常场景吧。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日本公路边小店味道的心情来到这家小店,就点了“海鲜饭”和“酱油拉面”。但是,当海鲜饭端上桌的时候,绝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里吃到了此次北海道最新鲜和美味的海鲜,鱼子、生鱼片、生鲍鱼片、生鱿鱼,如此的美味、漂亮与精致。慢慢的品尝,真的可以说是吃的非常感动,吃到了大海的味道,淡淡的有点咸腥的大海的味道,每样海鲜的味道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形容,只是觉得满嘴就是大海的味道。

尝了尝丫头的酱油拉面,做法和城里的相比,没有任何不同,面也非常普通,但是,面中的海鲜也是如此的美味,是一种酱油味的大海的味道。

对于海边长大的我,真的是吃的非常感动,大海的味道,不是哪里的海边都能够吃到的,这个貌不起眼的小店,却让我吃到了最朴实的大海的味道。

喜欢旅行,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当然不是这次),就是喜欢这种意外的惊喜和感动。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去到那些所谓著名的景点、不在于用尽短的时间走最多的地方、不在于做多少攻略,而是在于这种意外的惊喜,沿路的一片野花、一片海滩、一家朴素而让人感动的小店,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没有了意外、惊喜和发现,就没有了真正的旅行。

北纬42°50′1.57″,东经140°18′45.94″日本海的味道。


 日本海-雷电公路

日本海-雷电公路

 日本海-雷电公路

雷电公路旁的一个小小的神社 

 日本海上的海鸥

日本海上的海鸥

 美谷的吉崎水产,路两边的海产店、饭店、民宿都是一个老阿嬤经营

干干净净的路边小店

 此次北海道之行最好吃的海鲜饭

海鲜饭套装

 酱油拉面

 小店老阿嬤和我们的合影


2013年10月3日星期四